半小时“满血复活”,这噱头确实挠人心窝。
尤其对那些被电动车“电量焦虑”拿捏的车主来说,简直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
可“罗马快充”这玩意儿,真有这么灵光?
能把慢悠悠的“电驴”,嗖一下变成“霹雳游侠”?
这事儿得从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说起。
提车一时爽,续航火葬场。
尤其赶上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那人山人海,堪比春运现场。
慢充更是让人抓狂,一宿都喂不饱,第二天上班铁定迟到。
“罗马快充”就盯上了这块“心病”,宣称半小时搞定90%电量,还不用动原车线路,活脱脱一个“厂家藏着掖着的功能,被我给扒出来了”的桥段。
“罗玛三电”这家公司放出风声,说能提供一种“快充转接头”,号称能兼容市面上九成九的新能源车充电桩,还能“涓流补电不伤身”。
更绝的是,他们要在后备箱里塞一套直流快充装置,弥补原车“先天不足”。
这路数,听着就有点“野狐禅”的味道。
扫一眼他们的小程序,好家伙,比亚迪、吉利、腾势,几乎你能报上名儿的主流新能源车企,都在他们的适配清单里。
一口价,两千到四千不等,线下安装点也星罗棋布。
这阵仗,是要改写新能源车充电的“剧本”啊!
打住,先别急着下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一句话就给这股热乎劲儿降了降温:快充这事儿,关键看整车电池“体质”行不行,光靠充电桩“猛灌鸡汤”没用。
就好比,你给一个只能喝粥的老人,硬塞鲍鱼海参,他消化得了?
“罗马快充”标榜“万能适配”,这本身就透着一股“忽悠”味儿。
北京理工大学的孙立清教授更是一针见血,说这玩意儿对新能源车的安全是“埋雷”。
他觉得,车企都明明白白标注了车辆的充电范围,你非要“强扭的瓜不甜”,可能会折损电池寿命,甚至酿成火灾。
想想都脊背发凉。
紧接着,比亚迪官方跳出来“辟谣”了,说和“罗马快充”八竿子打不着,而且不建议车主私自加装硬件强行快充,这很可能“伤筋动骨”。
这下,“罗马快充”有点下不来台了。
更滑稽的是,当消费者质疑质保问题时,“罗马快充”的工作人员居然支招:“去4S店之前,记得把设备卸下来‘蒙混过关’”。
这操作,简直是掩耳盗铃。
那句“高度集成化无损安装,不影响数据记录”,听着就有点悬乎了。
比亚迪售后人员斩钉截铁地说,私自改装充电设备造成的损伤,厂家概不负责。
其他车企也基本是这口径。
所以,你想体验“嗖嗖嗖”的快充,可能要做好“风险自担”的觉悟。
更要命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新能源车的电池参数必须和出厂公告一致,未经许可的改装是吃“罚单”的。
这事儿,就像一个裹着糖衣的炮弹。
一边是新能源车主们“望眼欲穿”的充电需求,另一边是“罗马快充”提供的,充满未知数的解决方案。
所以,下次再听到“半小时满血复活”这种诱惑,不妨多留个心眼,多听听“老法师”的建议,别让“一时冲动”给“智商充值”。
毕竟,安全才是王道,不是吗?
与其追求“速度与激情”,不如老老实实选择官方认证的充电方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电动车的快充,也得一步一个脚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