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爵MG7这车,最近在番邦倒是闹出点动静。
搁咱这儿,十来万的主儿,结果到了土耳其,直接鲤鱼跃龙门,飙到240多万软妹币,成了当地的“高奢玩物”。
这涨幅,直接翻番,够再整一辆同款了。
啧,这事儿细琢磨琢磨,味儿不太对啊。
一样的铁疙瘩,跨了个洋,身价暴涨,是里拉贬值闹的?
还是另有乾坤?
先扒一扒这车本身。
MG7,卖相确实勾人,溜背一搞,运动范儿拉满。
马力也凑合,1.5T的心脏,家用也算够呛。
在国内,它就是个走亲民路线的运动轿跑。
但到了土耳其,这“亲民”俩字,恐怕得重新掂量掂量了。
兴许有人嘀咕,是不是土耳其那边关税太狠?
这倒不假。
汽车进口,税费一道道叠加,价格自然扶摇直上。
但光靠关税,就能让身价翻倍?
恐怕没那么简单。
您要知道,土耳其的汽车江湖,早就被欧罗巴的列强们把持。
奔驰、宝马、奥迪,这才是当地老百姓眼里的“硬家伙”。
名爵作为一个咱自家的牌子,想在土耳其扎根,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那么,拔高身价,会不会是障眼法?
也许,名爵想借着高价,来镀一层金,让自己在土耳其消费者眼里,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
毕竟,在不少人看来,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当然,这只是臆测。
没准,是土耳其的经销商为了攫取更多油水,使了点手段,人为抬高了价格。
毕竟,商贾的本性就是雁过拔毛。
甭管是啥缘由,MG7在土耳其的定价,都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诘问:咱中国车企,想真正在全球扬名立万,靠啥?
光靠性价比,恐怕是走不远的。
毕竟,价格战打到最后,只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更要紧的是,要提高品牌溢价,要让消费者认可你的货,认可你的调性。
瞅瞅那些老牌汽车强国,德意志、东瀛、美利坚,他们的汽车品牌,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一种活法,一种文化符号。
咱中国车企,想企及这种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这不单单是技术上的精进,更是品牌文化上的积淀。
说白了,MG7在土耳其卖这么贵,或许能捞一票。
但想真正攻城略地,靠的还是日积月累的投入和耕耘。
当我们把视线从MG7的价格上挪开,会发现,中国智造想要在全球市场杀出重围,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价格这般简单。
提升质素,塑造品牌,讲好中国故事,这才是正途。
就如开头所说,同款车型,殊途同归。
MG7的土耳其历险记,或许会给中国车企带来一些新的启迪。
而最终,谁能在这场全球竞逐中笑到最后,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