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的一名网约车司机连续发帖吐槽,平台“规定司机出车”的做法。
请看一份平台对司机出示的12月份(12月2日-12月15日)“周期考核表”:
这份“规则周期”里对“舒适型专车”,以及“商务型专车”的运力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或者说,只有满足一定的在线时长,才能达到一定的服务分,否则就要面临“降分”。
其中,舒适型专车,在这两个星期的周期(14天)内,高峰期非预约非顺路时长要大于等于45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的高峰期非预约非顺路时长要超过3.2小时);
或者,在这两个星期的周五周六周日(共6天)期间,非预约非顺路时长要大于等于50小时(周末平均每天非预约非顺路时长要超过8.3个小时)。
商务型专车,在这个周期内,高峰期非预约非顺路时长要大于等于45小时,或完单(含预约单)要大于等于40单。
在上一个考核周期结束之后,平台很快又推出了一个新的“考核周期”,一直延续到1月份,要求同样十分严格:
专车司机的服务分相比与快车,重要性要更加突出,更加直接决定司机的接单数量和质量,所以,对于平台这样的“考核要求”,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只是,对于平台这种“规定司机出车”的做法,这位司机却也不能表示认同。在他看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当地专车数量从300多辆翻倍增长到了700多辆,订单量下滑明显。
司机与平台之间既非雇佣关系,平台本就不能要求司机满足在线时长和完单;加之,现在司机一天跑车十几个小时,也未必就有很高的收入,这样或直接或间接要求司机满足出车时长,只会让大家的处境变得更加难堪。
反观,如果司机的收入能够有足够的保证,平台不用这样规定,司机师傅也都会更加勤快的出车跑单。
有意思的是,差不多是同一时间,京城的一名网约车司机也和大家分享了另外一家平台对专车司机提出的类似要求:
只是相比起来,这家平台的要求更加“简单粗暴”,直接提出“需要今天起大家每天的出车时长达到10个小时以上”,对于司机师傅们的“休假”与“轮休”,也做出了相关的“指示”。
平台说的倒是挺轻松,但是,硬性要求司机超乎寻常的工作时长,却不能让他们的收入得到更大的保障,这岂不是真有一点“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荒唐逻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