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鸿蒙大饭店:一顿饭如何吃掉传统4S店的千亿江山?

深夜的内蒙鸿蒙智行用户中心

晚上9点半,北京车主王磊刚结束加班,顺路将车开进用户中心做保养。 等待间隙,他在餐吧领到一份热腾腾的烧麦套餐,四菜一汤加现磨咖啡。 技师戴着白手套将车辆开进工位,他的手机收到实时维修进度推送。 一小时后,车已洗净送回,账单显示0元。 “修车像度假? ”他在朋友圈调侃,“现在换车还来得及吗? ”

拆解鸿蒙大饭店:一顿饭如何吃掉传统4S店的千亿江山?-有驾

当传统车企还在4S店红海中厮杀时,华为的跨界打法已迭代出全新版本:

抢车行动:年初某合资品牌经销商资金链断裂,车主面临“钱车两空”。 华为联合银行推出“兜底计划”:用户凭购车合同可原价置换问界车型,72小时转移超3000张订单;

鸿蒙大饭店:全国600家用户中心变身“免费海底捞”——现做牛排、茶吧办公区、星夜服务至凌晨。 上海门店甚至配置临时工位,车主边吃虾仁炒饭边改PPT的视频播放量破4亿;

拆解鸿蒙大饭店:一顿饭如何吃掉传统4S店的千亿江山?-有驾
#图文打卡计划#购置税兜底:尊界S800因政策调整需缴10%购置税(约4万元),华为直接宣布:“下单即返等额抵扣券”。 友商市场部连夜开会:“这算降价还是送福利? ”

成本账本里的降维打击

“牛排经济学”:用户中心单餐成本仅12元。 中央厨房规模化采购+闲时技师服务,反使衍生消费提升34%。 有家庭周末带娃“蹭饭”,丈夫顺手订了问界M9;

生态杠杆效应:华为门店超5000家,复用率达60%。 北京一家改装成用户中心的旧手机店,月均引流30组汽车试驾;

政策套利者:当新势力为免征目录挤破头时,华为借力赛力斯生产资质,让增程车挂靠新能源政策红利。

组织基因的碾压式优势

某新势力高管私下吐槽:“我们学‘免费午餐’,食堂外包偷工减料反被骂上热搜。 ”华为的底气来自:

11.4万研发人员构筑的技术中台,鸿蒙系统实现车机、门店、云服务数据贯通;

任正非“战略定力”铁律:所有跨界必须围绕ICT核心。 汽车业务本质是“带轮子的终端”,复用手机渠道和芯片研发体系。

豪华品牌的体面危机

某德系品牌4S店经理透露:“有客户试驾后问:‘你们能免费上门取车吗? ’我们只能回答‘需预约收费服务’。 ”当传统豪车还在强调真皮座椅时,华为已把“修车零焦虑”变成豪华新标准。

中端市场的生死选择题

模仿陷阱:某国产车企推出“保养送盒饭”,因成本失控三个月叫停;

另辟蹊径:小米汽车紧急加码“夜间取送车”,利用商城闲置员工降本。

渠道商的集体叛逃

河北某合资品牌经销商转投鸿蒙智行:“以前卖车靠忽悠,现在用户进门先问‘有没有免费充电’。 ”华为用用户中心入股模式吸纳渠道资源,三个月新增160家门店。

华为的野心远不止卖车:

数据黑洞:车主平均停留82分钟,远超传统4S店的47分钟。 停留期间产生的驾驶习惯、娱乐偏好数据,反哺云服务优化;

场景垄断:从“鸿蒙大饭店”到“购置税补贴”,用户被深度绑定在“买车-用养-换购”闭环。 老车主推荐率达38%,超过行业均值3倍;

联盟收割:北汽、奇瑞等借华为渠道省去千亿基建投入,代价是让出用户运营主导权。 上汽董事长坦言:“合作像嫁给科技公司。 ”

用户叫好背后的行业警报

“服务通胀”挤压技术投入:某新势力研发总监抱怨:“老板要求明年门店配牛排,我们智驾预算被砍了20%”;

政策公平性质疑:税务人士指出:“购置税返现涉嫌钻政策空子,传统车企无法复制”;

长期成本隐忧:瑞银报告测算,若华为年销破百万辆,“免费服务”年成本将超60亿。 华为内部推行分级积分制,高频“薅羊毛”用户将被限制权益。

传统巨头的绝地反击

宝马在中国启动“管家式售后”,承诺2小时响应救援;吉利联合餐饮集团推“保养咖啡券”。 一位经销商老板苦笑:“以前比谁家销售帅,现在比谁家厨师手艺好。 ”

余承东在鸿蒙用户中心吃烧麦的照片登上热搜时,某合资品牌市场部正彻夜修改方案。 PPT最后一页写着:“当对手把用户宠成上帝,我们还能卖什么?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