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电驴圈子也开始卷成麻花了。
瑞士蹦跶出个Hush-Cycles AG,捣鼓了辆叫Superior GT的电摩,放出风声说25分钟就能满血复活,溜达个200公里,还安排了无辐条电机,百公里加速只要俩半格。
听着是不是玄乎?
但关键是,这是真·技术迭代,还是又一个噶韭菜的噱头?
电驴这行,卷到飞起。
前浪拍在沙滩上,后浪立马就想来冲浪。
Hush背后的Alex Erik Stalder,算是个“疯子”级造车匠,吭哧吭哧四年搞出这辆Superior GT,撂下狠话,要重塑电动两轮车的格局。
这车最抓人眼球的,莫过于那个无辐条电机,据说是芬兰Donutlab实验室出品,Verge的车型也在用同款。
有了这玩意儿加持,Superior GT马力直冲200匹,扭矩1200牛米,2.5秒破百。
这数据,光看就让人血脉偾张。
回血速度也够吸睛,25分钟就能续航200公里。
虽说Hush还没抖搂出电池容量,但估计跟Verge八九不离十,20-22kWh上下。
这效率,比不少手机闪充都给力。
除了能跑,这车还挺能装。
翻盖式“油箱”有50L的肚量,塞俩安全帽不在话下。
还有7寸触控屏,能切换驾驶模式,连接手机啥的,玩得挺溜。
Hush也强调了,他们这车可不是Verge的复刻版,在性能、设计、细节上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但新车底细还没全盘托出,也没拉出来遛遛,到底是不是“全能战士”,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不过说句公道话,甭管这车结局如何,电驴行业确实需要这种敢于破格出圈的“鲇鱼”。
只有这样,才能搅动更多的创意火花。
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看。
一方面,科技攀升是喜闻乐见的,能让我们骑上更飒的电驴。
但另一方面,也得留个心眼,别被忽悠瘸了。
有些厂家,就爱玩概念,真正能落地生根的东西却寥寥无几。
就拿这无辐条电机来说,听着高端大气,但实操起来,可能也会冒出些幺蛾子。
比如散热、耐用性等等。
这些坑,都需要时间来趟平。
还有这快充,25分钟跑200公里,听着挺美好,但电池的寿数会不会打折扣?
快充技术对电网的压力有多大?
这些都是要盘算的。
再说说身价,这车限量发售300台,想必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对于芸芸大众来说,可能还是过过眼瘾得了。
说到底,电驴主要还是用来通勤的,太金贵了就本末倒置了。
当我们一门心思追逐性能和速度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电驴的初心是什么?
是便捷、环保、经济。
如果为了追求极致性能,反而折损了这些优点,那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实际上,电驴的进阶之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是一个社会议题。
城市交通拥堵,停车位捉襟见肘,这些因素都左右着电驴的走向。
相关部门应该祭出更完善的章程,引导电驴行业良性发展。
说白了吧,电驴这玩意儿,既不能太low穿地心,也不能太high到离谱。
太low了,没啥竞争力;太high了,又脱离了群众。
只有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这Superior GT,能不能成为电摩界的“特斯拉”,现在盖棺定论还早。
但它起码给我们抛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或许,未来的电驴,真的会变得更加智能、更加绿色、更加趁手。
但在此之前,咱们还是得擦亮眼睛,别被那些天花乱坠的广告给晃晕了。
毕竟,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好东西终究会发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