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激光产业上市公司深度剖析(含业务布局、业绩对比及未来规划概览)
一、激光产业上市公司概览
激光产业拥有众多上市公司,其中激光元器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尤为突出。不少原本专注于激光器制造与销售的企业,正积极向下游的激光加工设备和应用解决方案领域拓展业务。
激光元器件领域的代表企业包括福晶科技(002222)、长光华芯(688048)、光库科技(300620)和奥普光电(002338);激光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有锐科激光(300747)、炬光科技(688167)、杰普特(688025)、德龙激光(688170)以及英诺激光(301021);激光加工设备领域的佼佼者包括大族激光(002008)、华工科技(000988)、海目星(688559)、联赢激光(688518)、亚威股份(002559)、金运激光(300220)和光韵达(300227);而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领域的领先企业则是柏楚电子(688188)等。
二、激光产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解析
在激光产业上市公司中,上游的奥普光电和长华光芯,以及中游的锐科激光、华工科技和杰普特等企业的业务几乎全部集中在激光领域。大族激光、海目星、德龙激光和英诺激光的激光业务占比在90%-95%之间,它们正积极拓展激光全产业链,在各细分领域均有所布局。炬光科技、光韵达、联赢激光和柏楚电子的激光业务占比在80%~90%,在特定细分领域中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金运激光、光库激光、亚威股份和福晶科技等企业的激光业务占比在30%-50%之间,它们正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中逐步加大激光应用的比重,未来还将继续拓展激光业务。此外,这些公司的业务重心大部分集中在国内,占比约为80%-90%,同时也有一部分出口业务。在国内,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是它们的主要布局区域。
三、激光产业上市公司激光相关建设业绩对比分析
在激光相关业务中,大族激光凭借其领先地位,2021年的收入高达152.57亿元,毛利率为36.67%;紧随其后的是华工激光,其2021年营收接近百亿,达到98.93亿元,毛利率为23.63%。海目星、杰普特和联赢激光的激光业务收入也突破了十亿元大关,它们的毛利率均处于23%-38%的区间。尽管其他公司的激光业务营收尚未达到十亿元,但英诺激光、光库科技和长光华芯的毛利率均超过了50%。
注:为便于数据可视化,大族激光和华工激光未列入图表内。据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大族激光营收为33.94亿元,毛利率为37.1%;而华工科技营收为28.58亿元,毛利率为18.02%。
四、激光产业上市公司激光相关业务规划深度剖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