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内外循环的正确用法,老司机也可能踩坑?学姐带你避雷!
各位车友,今儿咱们聊一个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话题——汽车空调的内外循环。
别看这按钮小,用错了轻则费油、重则“毒气攻心”!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堵车时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为啥老司机总爱开窗?”今天学姐我就用20年的经验,掰开揉碎讲明白。
---
一、内循环外循环,到底是个啥?
用大白话解释:内循环=关窗户吹空调,外循环=开窗户吹空调。
原理上,内循环通过关闭风道阀门,阻止车外空气进入;
外循环则是让车外新鲜空气通过空调滤芯过滤后进入车内。
这俩模式的核心区别就四个字:空气来源。
内循环反复“炒冷饭”,外循环“开窗换新风”。
但问题来了——什么时候该“炒冷饭”,什么时候该“换新风”?
---
二、内循环三大黄金场景,用错了费油还伤身!
1. 堵车时必开内循环
城市早晚高峰堵成“停车场”?这时候尾气浓度爆表,开外循环等于把隔壁车的尾气当“加餐”。
内循环能阻隔95%以上的PM2.5和有害气体(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堪称“堵车保命神器”。
2. 沙尘暴/雾霾天锁死内循环
遇到“吃土”天气,外循环的风道就是灰尘直通车。
曾有车友反馈,沙尘天开外循环跑长途,空调滤芯拆出来能抖出二两土!内循环不仅能保护滤芯,还能让车内空气洁净度提升3倍(实测数据)。
3. 夏天制冷先开内循环
暴晒后的车内温度能煎鸡蛋?这时候直接开内循环制冷,冷气出不去、热气进不来,空调压缩机少干30%的活(某品牌实验室数据),油耗立降0.5L/百公里。
但注意!暴晒后要先开外循环排毒1分钟再切内循环,否则甲醛浓度飙升,堪比“慢性自杀”。
---
三、外循环四大救命时刻,不开等于玩火!
1. 高速巡航必须开外循环
车速超80km/h时开窗?风噪大还费油!此时开外循环,既能保证空气流通,又能靠空调滤芯过滤掉花粉、飞虫(实测过滤效率超90%)。
但要注意:每隔1小时切内循环10分钟,否则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困到眼皮打架!
2. 雨天除雾全靠外循环
前挡起雾时,开AC+外循环+吹玻璃,比用毛巾擦快10倍!原理很简单:外循环引入干燥空气,空调压缩机会抽湿,双管齐下秒杀水汽。
曾有车友尝试内循环除雾,结果越吹越糊,最后只能靠“人肉雨刷”——手抹玻璃!
3. 新车必用外循环排毒
刚提的新车堪比“移动毒气室”,甲醛、苯系物超标是常态。
实验数据显示:持续开外循环2小时,车内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下降67%。
建议新车头三个月,外循环开满!
4. 车内睡觉必须外循环
去年有新闻:车主在车库内开空调睡觉,因长时间内循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血的教训啊!只要人在车内停留超过30分钟,外循环必须开!
---
四、高阶玩法:内外循环的“组合拳”
夏季暴晒后:先外后内
暴晒后的车内温度50℃+,甲醛浓度超标8倍(实验室数据)。
正确操作:开门通风30秒→启动车辆→开外循环最大风量吹1分钟→切内循环制冷。
这样既快速降温,又能把“毒气”排干净。
长途自驾:20分钟一切换
开内循环省油,但超过20分钟,车内二氧化碳浓度会突破2500ppm(安全值<1000ppm),轻则犯困,重则缺氧。
学姐建议:内循环20分钟→外循环5分钟→循环往复,既能省油,又能保命。
---
五、争议话题:老司机为啥爱开窗?
评论区总有人杠:“我开了十年车,从来只用外循环+开窗!”其实这习惯暗藏玄机:
- 心理因素:开窗能直接感知车外环境,老司机觉得“更踏实”。
- 经济账:低速时开窗确实比开空调省油,但车速超过60km/h后,开窗增加的风阻反而更费油(实测油耗增加7%)。
- 健康隐患:城市道路开窗,尾气、噪音、灰尘三合一攻击,不如老老实实开外循环+空调滤芯防护。
---
六、学姐灵魂拷问
1. 你开车时是不是总忘记切换内外循环?
2. 车内空气有异味时,是先换滤芯还是喷香水掩盖?
3. 知道空调滤芯应该每年换一次吗?(评论区举手我看看!)
---
学姐问答
Q:内外循环和AC键有什么关系?
A:AC键控制压缩机,和内外循环互不干扰。
夏天开AC+内循环制冷快,冬天关AC+外循环除雾快。
Q:开了外循环还是有异味咋办?
A:九成概率是空调滤芯发霉了!立刻更换滤芯+清洗风道,别指望香水能“以香遮臭”。
Q:自动空调怎么判断用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A:大部分自动空调默认20分钟切换一次,但遇到堵车或雾霾天,建议手动锁死内循环。
---
总结
内外循环用对了省油保命,用错了伤车费钱。
记住核心口诀:“堵车沙尘用内循环,高速雨天开外循环,灵活切换才叫会玩”。
最后送各位车友一句话:车是工具,人才是核心,安全驾驶永远排第一!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