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闹海”的神话还没演完,哪吒汽车就掉进了“信任泥潭”。近日,“哪吒汽车官网和APP断网”突然上了热搜,这家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如今却陷入了投资人不敢信、国资股东急撤退的局面。作为一家号称“背景雄厚”的企业,财务状况竟被投资人形容为“看不见底的黑洞”。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是管理团队的不作为,还是资本投资的盲目?
一、“断网”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事情要从哪吒汽车的官网和APP断网说起。这种事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简直是公关灾难,但对哪吒汽车来说,更像是暴露了一个长期隐患:内部管理和资金链问题可能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
要知道,哪吒可是曾经的造车新势力里的一员猛将,市占率一度能挤进前三。但现在,别说官网和APP了,连投资人的信任都“断网”了。
早在2021年10月,哪吒汽车就已经显现出资金运作不透明的问题。当时,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计划投资29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但后续资金只拨了19亿就戛然而止。原因很简单:哪吒的财务状况让人“心里发毛”。
而最近,南宁国资委、江西宜春国资、浙江桐乡国资等股东对哪吒的经营状况提出书面质询,这基本可以视为对创始团队的公开“黄牌警告”。
二、国资股东为何变脸?
国资背书,这在造车新势力里可是顶级资源。哪吒汽车曾经的“朋友圈”,包括南宁国资、宜春国资、桐乡国资等,个个都是大佬级别。
但这些大佬为什么对哪吒“变脸”了?
根据Tech星球的报道,这些国资股东在入股哪吒前后,对其财务状况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就是“闭眼投资”。这在当时或许还能勉强理解,毕竟新能源造车赛道正值风口,大家都想抢占赛道。
但现在风口过去,大家开始翻账本,发现问题堆成了山:营运资金紧张、上市进度遥遥无期、生产资质存疑……这些问题,哪一条对国资来说都像是个“雷”。
而更有意思的是,哪吒汽车的最大股东南宁民生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背后站着的南宁国资委,似乎也已经对哪吒失去了耐心。一个问题显而易见:如果连最大的靠山都不再看好你,那哪吒还能靠谁?
三、创始团队成“背锅侠”?
创始团队的不作为,可能是导致哪吒汽车陷入困局的关键之一。哪吒汽车的创始人方运舟以及原CEO张勇,曾经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
但现在,不少投资人对他们的信任已经降到了冰点。
Tech星球爆料称,哪吒的多位股东早在去年10月之后,就开始对创始团队提出质疑。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经营事项,比如营运资金安排和生产资质等,股东们发现创始团队的回应总是模棱两可。这种“不专业”的态度,显然让投资人感到不安。
更何况,在资本市场,信任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一旦信任被打破,资本离场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回头看看360的周鸿祎,他的“早撤”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脚。周鸿祎在与张勇的一次直播中,就曾直言对哪吒的财务状况“很不放心”。要知道,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能嗅到别人闻不到的味道。
而他对哪吒的态度,可能也代表了很多投资人的心声。
四、从“造车新星”到“资本弃子”
哪吒汽车的困局,折射的不只是个别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造车新势力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哪吒汽车和蔚来、小鹏、理想并称为“造车四小龙”。但随着赛道竞争加剧,哪吒逐渐掉队,甚至开始走向“资本弃子”的边缘。
数据显示,哪吒汽车的市场表现虽然一度不错,但背后的资金链却始终绷得很紧。特别是在新能源补贴退坡后,很多造车新势力都面临着盈利难的问题。而哪吒汽车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它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并不突出;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外部资本,让它在市场波动中失去了抗风险能力。
更重要的是,哪吒汽车的品牌定位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相比于蔚来主打高端市场、小鹏注重智能化,哪吒似乎一直在“低价走量”和“技术创新”之间摇摆不定。这种战略上的迷茫,也让它在资本市场上失去了吸引力。
结语
哪吒汽车的困局,既是自身问题的积累,也是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在造车新势力的赛道上,谁都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但真正能活下来的,却少之又少。曾经的“造车新星”哪吒汽车,如今成了“资本弃子”,背后是管理团队的失误、资本市场的残酷,以及整个行业的竞争压力。
那么,你觉得哪吒汽车还有翻盘的机会吗?或者,它会成为下一个被淘汰的造车新势力?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