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整那花里胡哨的家长模式,大伙儿见怪不怪了。
可万万没想到,现在连汽车也玩起了“监护人模式”,限速不说,还搞起“宵禁”,这操作,啧啧,够可以的。
特斯拉最近就捯饬出这么一出,明面上说是为了刚摸方向盘的愣头青们保驾护航。
这玩意儿听起来玄乎:速度锁死、猛踩油门直接给你否决,一键呼叫各种安全卫士,晚上几点到几点之间敢溜车,老爸老妈的手机立马“叮”一声。
特斯拉的官方说辞是,为了让每个家庭都能踏实出行。
结果,吃瓜群众的反应,那叫一个冰火两重天。
有人嗤之以鼻,觉得这功能纯属画蛇添足,都混成有本本族了,难道不知道“安全至上”四个字咋写?
也有人拍手叫好,尤其现在刚满18岁就拿到驾驶证的新司机,一脚地板油下去,速度直接爆表,分分钟上演速度与激情。
嘴上说不听,那就只能靠科技狠活儿来约束了。
依我看来,这“监护人模式”,初心是好的,毕竟哪个当爹当妈的不操心自家崽儿开车?
尤其是现在电车,提速跟窜天猴似的,新手司机一不留神就容易惹祸上身。
不过,这功能的命名,我觉得得再商榷商榷。
“监护人模式”,听着就老气横秋,官味儿十足。
不如改成“掌舵人模式”,不仅能管束自家娃,还能在把爱车借给狐朋狗友的时候,提前设定一番,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让人接受?
说白了,这事儿背后,折射的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万象:一面,我们嚷嚷着要鼓励后生们独立行走,一面,又忍不住要插手他们的生活,生怕他们磕着碰着。
这就像玩溜溜球,线拽得太紧,球飞不起来;线放得太长,球又容易掉链子。
这个分寸,拿捏起来真真是个技术活儿。
再说说,为啥特斯拉要搞这么一出?
撇开安全考量,估计也有蹭热度、搞营销的小心思在里面。
毕竟,现如今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谁都想咬一口,多一个吸睛点,就能多拉拢一些潜在客户。
但问题来了,这种“一刀切”式的管制,真能药到病除吗?
限速、限制开车时间,就能杜绝马路杀手的出现吗?
恐怕是想多了。
回想一下咱们考驾照那会儿,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哪个不是背得比九九乘法表还溜?
但真到了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还是会状况百出。
说到底,安全驾驶,靠的不是高科技装备,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安全意识。
如果一个人压根没把安全当回事儿,就算把车速锁死在30码,他照样能给你整出幺蛾子。
所以,与其在技术层面大做,不如多花点心思在驾驶培训上,与其限制年轻人的自由,不如循循善诱,帮他们建立正确的驾驶价值观。
再往深里挖一挖,这种“家长式”的控制,是不是也暴露了咱们社会对年轻人的一种不信任?
总觉得他们毛毛躁躁,不让人省心,得时刻盯着、管着。
可后生们真的这么不堪吗?
当然不是。
他们浑身是劲儿,脑子里全是奇思妙想,敢想敢干,有改变世界的魄力。
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信任和舞台,而不是用各种条条框框把他们捆起来。
当然,话又说回来,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特斯拉的“监护人模式”,或许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但更要紧的,还是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素养,营造和谐有序的交通氛围。
依我看,这“掌舵人模式”,更像是一面明镜,照出了我们对安全的过度紧张,也映衬出我们对年轻人的复杂情感。
它时刻提醒我们,科技是手段,安全是王道,而信任与理解,才是化解难题的金钥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