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为何不装挡泥板?原因有三,车主和车企都变了!

走在今天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不知道您是否留意过一个有趣的细节:如今的新车,不论是价格亲民的国产车,还是设计前卫的合资车,车轮后面似乎都变得光秃秃的,很少能再看到那两片熟悉的黑色小板子——挡泥板了。

这和我们记忆中的景象大相径庭。

回想二三十年前,那时的汽车市场,挡泥板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标配”。

新车为何不装挡泥板?原因有三,车主和车企都变了!-有驾

很多车出厂时就自带,即便没有,车主们提车后也大多会自己想办法装上一套,或是作为4S店的赠品。

那时候,一辆车要是没装挡泥板,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显得不够完整。

它的作用也确实很实在,尤其是在雨天或是走在乡间土路上,它能有效地阻挡飞溅的泥水,保护车身侧面和后保险杠不被甩得一塌糊涂。

平时开车,它还能挡住一些被轮胎卷起的小石子,避免它们直接敲打在车漆上。

然而,随着汽车工业和我们社会的发展,这个曾经的必备品却悄然淡出了主流视野,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减配问题,而是汽车制造商、消费者观念以及我们生活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首先,我们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他们不再为新车预装挡泥板,主要有三个层面的考量。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为了整车的美观设计。

现代汽车工业的设计理念已经今非昔比,设计师们追求的是一种极致的整体性和流畅感。

车身的每一条腰线、每一个曲面,都经过了精心的计算和雕琢,力求让整台车看起来像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充满动感和未来感。

在这种设计哲学下,在轮拱后方额外加装一块功能性的塑料板,无疑会打破这种精心营造的和谐。

它就像是在一件剪裁合体的名牌西装上,别了一个不太协调的别针,虽然功能上有用,但视觉上却显得多余和突兀,破坏了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完整线条。

特别是对于那些强调运动性能和时尚造型的车型来说,加装挡泥板更是会削弱其凌厉的气质,显得有些拖沓。

因此,为了捍卫设计的纯粹性和车辆的“颜值”,取消预装挡泥板成了许多车企的共识。

其次,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现实且重要的因素。

新车为何不装挡泥板?原因有三,车主和车企都变了!-有驾

在今天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任何能够节省的成本都会被厂家精打细算。

您可能觉得一副挡泥板值不了多少钱,但对于汽车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而言,任何微小的成本乘以巨大的销量,都会变成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假设一副质量尚可的挡泥板,包括它配套的卡扣、螺丝以及安装的人工费,总成本为五十元。

对于一款年销量达到三十万台的热门车型来说,单单这一项配置,一年就会增加一千五百万元的制造成本。

这笔钱对于车企来说,可以投入到更受消费者关注的技术研发、智能化配置升级或是市场营销活动中去,从而带来更大的效益。

况且,挡泥板作为车身外部的附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剐蹭、损坏或丢失,这还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售后备件库存和维修服务的成本压力。

因此,从商业运营和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将挡泥-板这个非核心且非强制性的配置省去,是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商业决策。

再者,还有一个更具技术性的原因,那就是对空气动力学的优化。

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些专业,但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用车的能耗和行驶表现。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满足消费者对低油耗、长续航的需求,汽车工程师们在降低风阻系数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他们会在风洞实验室里反复测试,为了哪怕是0.001的风阻系数降低,而去修改后视镜的形状、将门把手设计成隐藏式,甚至把车底做得尽可能平整。

在这样精益求精的背景下,从车身侧面突出来的挡泥板,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阻力来源。

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它会干扰车轮周围原本平顺的气流,产生不必要的涡流,这不仅会略微增加空气阻力,导致燃油或电能的消耗上升,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噪声,影响驾驶的静谧性和舒适性。

虽然对于单次驾驶来说,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追求极致能效和性能表现的工程师团队而言,任何能够优化的细节都不能放过。

为了整车更优异的能耗数据和更稳定的高速行驶姿态,舍弃挡泥板也就顺理成章了。

新车为何不装挡泥板?原因有三,车主和车企都变了!-有驾

那么,既然厂家不装了,为什么我们自己加装的也越来越少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消费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和用车大环境的巨大改善。

一方面,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过去,汽车是家庭中的大件贵重资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一个家庭倾其所有买一辆车,自然会对其爱护有加,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全方位保护,装挡泥板就是这种心态的直接体现。

而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它更多地回归了其作为日常代步工具的本质属性。

大家对车辆的心态更加平和与务实,不再像过去那样视若珍宝,那种过度的保护欲自然随之减弱,对于是否安装挡泥板这类附件,也就变得不那么在意了。

但更深层次、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可以说是让挡泥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回想一下过去的道路状况,城乡之间遍布着大量的土路和砂石路,即便是城市里,许多道路的质量也不高,一遇下雨便泥泞不堪。

在那种环境下,挡泥板是实实在在的刚需。

而现在,放眼全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名不虚传,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平坦整洁的国道省道,以及深入到乡村的柏油路和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出行条件。

绝大多数车主的日常用车场景,都是在干净、铺装良好的路面上行驶,车辆被泥水甩满一身的情况已经极为罕见。

既然挡泥板最核心的“挡泥”功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派不上用场,人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安装它的动力。

可以说,挡泥板的逐渐消失,正是我们国家道路越修越好、城乡环境越来越整洁的一个生动注脚。

当然,厂家也并非一刀切,他们将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

如果您生活在矿区、工地附近,或者是一位热爱越野、经常驾车去探索非铺装路面的爱好者,那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售后市场选择一套合适的挡泥板进行加装,依然是一个非常实用和明智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