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高管怒怼吉利新车“渣车”,背后原因引发热议

车圈最近可真够呛的,没见着啥香车美女,倒是一出高管互掐的戏码。

奇瑞那位营销口儿的,直接在车友群里放炮,说吉利新出的车是“渣车”,还捎带着把华为、蔚小理给贬损了一溜够,那措辞,简直泼辣到让人怀疑误入了哪个八卦茶馆。

要说这位奇瑞高管图个啥?

奇瑞高管怒怼吉利新车“渣车”,背后原因引发热议-有驾

明面上看,那还不是因为吉利新上的星耀8,定价那叫一个精准狙击,直接跟奇瑞自家的风云A9撞了个满怀。

自家还没出生的崽,眼瞅着要被隔壁老王家的娃截胡,换谁能咽下这口气?

可你咂摸咂摸,这“口水仗”背后,恐怕门道更多。

如今这新能源车市,卷得简直要人命。

吉利那边,销量跟坐了火箭似的,银河系列更是成了流量密码。

反观奇瑞,燃油车还算稳当,新能源这块儿却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iCAR品牌之前还闹出过一波退订潮,这滋味,怕是不怎么好受。

所以,你说姚总这番“怒怼”,是不是有点“绷不住了”的意思?

毕竟,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家碗里的肉被别人叼走。

这事儿一出,舆论场立马沸反盈天。

有人觉得,商场如战场,但高管赤膊上阵骂街,实在是有损体面。

也有人觉得,车企互撕是家常便饭,只不过这次撕得太过直白,太过露骨。

更甚者,消费者直接吐槽:与其在这耍嘴皮子,不如把车机系统搞利索点,把交付问题捋顺了!

奇瑞高管怒怼吉利新车“渣车”,背后原因引发热议-有驾

其实,车企高管在社交场域的一颦一笑,早就成了品牌门面。

理想汽车的李想,长城魏牌的高管,之前也因为类似的风波被架在火上烤。

这说明啥?

说明车企对高管言行的敏感度,仍有待提高啊。

话说回来,良性竞争该是啥模样?

那应该是硬碰硬地比拼产品实力,真刀真枪地较量技术创新,而不是这种“你不行,你垃圾”的互揭伤疤。

你瞧瞧吉利,人家搞了个“台州宣言”,收拢拳头,专攻核心技术。

而奇瑞呢,延续多品牌开疆拓土的策略,试图靠规模效应取胜。

这两条路,孰是孰非,还真不好盖棺定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笃定的,如果把竞争异化成“口水战”,那只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那么,这事儿也给整个行业敲了个警钟:高管的个人账号,到底该怎么拿捏?

私域社群,是不是真就成了言论飞地?

竞品评价的分寸,又该如何把握?

奇瑞高管怒怼吉利新车“渣车”,背后原因引发热议-有驾

还有,一旦爆出这种事儿,企业又该如何迅速拆弹?

说白了,现在大家都在翘首以盼奇瑞官方的表态。

如果他们能借坡下驴,好好复盘一下营销策略,或许还能化险为夷。

但如果选择缄默不语,那就只能让“高管失言”和“产品焦虑”的标签,紧紧地烙印在自己身上了。

可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渣车”二字,真鉴定不了啥产品优劣。

它暴露的,是整个行业竞争的病灶。

当车企沉溺于“捧一踩一”的短视博弈时,是不是更应该扪心自问,到底该如何用技术革新和用户体验,来赢得这场“商战”?

这才是康庄大道。

与大众认知相悖的是,这种高管“互呛”现象,实则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剑拔弩张之势。

每个品牌都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这种压力有时会以不太光鲜的方式宣泄出来。

单说2024年上半年,各家车企就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数十款新型电动汽车。

仅此一例,就足以窥见竞争之烈。

而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咎于“营销手段拙劣”时,是否忽视了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关于品牌定位和市场谋略的博弈?

归根结底,汽车这种大件儿,消费者又不是傻子。

与其挖空心思搞这些“口舌之争”,不如脚踏实地把产品做扎实,把服务做到位。

毕竟,金奖银奖,不如用户的夸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