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通过积水路段时,判断涉水深度是关键,贸然驶入过深积水可能导致车辆熄火甚至发动机严重损坏。一般来说,积水深度不超过轮胎高度的三分之一(约30厘米)时,普通轿车可以谨慎通过,而SUV或越野车因底盘较高,可应对40-50厘米的积水。但实际通过性还受车速、水流速度、路面状况及车辆性能等多重因素影响。
涉水前必须观察积水情况。可通过周围车辆通过时的状态、路缘石高度或树枝等参照物估算水深。若水面超过排气管高度(通常离地20-30厘米),强行通过可能导致排气回压使发动机熄火;若积水漫过进气口(多数轿车位于前格栅内侧,离地50-80厘米),水将被吸入气缸造成发动机不可逆损伤——这种"顶缸"事故维修费用极高。
通过积水路段时应挂低速挡(手动挡建议1-2挡,自动挡切换手动模式或L挡),保持油门稳定使尾气持续排出,防止倒灌。车速需控制在5-10公里/小时,过快会推起水浪抬高实际涉水深度,过慢则易导致水位上涨。同时要与前车保持足够距离,避免其推起的水浪涌入进气口。若水中熄火,切勿二次启动,应立即下车避险并联系救援。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车虽然不存在进气问题,但电池组通常位于底盘,涉水深度应严格遵循厂家标定值(多数在30-40厘米),高压系统遇水短路风险同样致命。无论何种车型,当积水深度不明或水流湍急时,选择绕行才是最安全的策略。保险公司数据显示,涉水行驶导致的发动机损坏通常不属于车损险范畴,除非单独投保涉水险,因此理性判断远比冒险通过重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