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的轿车销量榜单新鲜出炉,这份成绩单就像一面照妖镜,把车市里里外外的门道都照得明明白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戏码真不是吹的,如今咱们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杀得风生水起,前十名里愣是只留了三款合资车。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份榜单里的门道。
吉利星愿以36119辆的成绩稳坐头把交椅,这辆车的成功可不是靠运气。
它把微型电动车玩出了新花样,3万出头的价格配上快充功能,简直就是三四线城市通勤族的"移动充电宝"。有意思的是,这款车和五菱宏光MINIEV的销量差距越来越小,后者虽然环比跌了27%,但28990辆的成绩依然能打。这说明微型电动车市场正在经历洗牌,光靠低价不行,得有点真本事才能留住消费者。
说到新能源,小米SU7的表现堪称现象级。28585辆的销量让它在20万+价位段杀出一条血路,这成绩比宝马3系(12754辆)和奥迪A4L(5414辆)加起来还多。雷军亲自站台确实有号召力,但更关键的是小米把智能生态玩明白了。车机系统能无缝连接家里的小米电视、扫地机器人,这种"车家互联"的体验,传统车企一时半会儿还真学不来。不过负面新闻也够呛——有车主吐槽碳纤维引擎盖材质虚假宣传,好在小米反应快,处理得还算及时。
传统燃油车这边,轩逸、朗逸、帕萨特组成的"铁三角"依然坚挺。轩逸24458辆的成绩说明,只要价格够亲民(终端优惠能到3万),老百姓还是愿意买单。但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大众帕萨特和迈腾这对兄弟在榜单上你追我赶,帕萨特卖17411辆,迈腾17104辆,差了不到300辆。要我说,这俩车就像班里成绩总在二三名徘徊的同学,看着不起眼,但人家底蕴摆在那儿。
新能源车里最让人惊喜的当属比亚迪秦PLUS DM-i,24560辆的成绩让它在插混市场一骑绝尘。3.8L的油耗配上12万左右的亲民价,直接把合资紧凑型车逼到了墙角。反观特斯拉Model 3,8747辆的销量实在有点说不过去。马斯克最近又是炮轰美联储又是怼美国国债,这波操作不知道让多少潜在车主转投了国产阵营。
合资车这边,大众宝来跌到6192辆,本田思域更是惨到3014辆,这对比吉利星瑞的14774辆,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要说原因,国产车现在配置是真给劲——L2级驾驶辅助、全景天窗、智能座舱这些以前合资车专属的配置,现在10万块就能配齐。更狠的是吉利熊猫,靠着快充和萌系设计,硬生生在微型车市场杀出条路,投诉量还低得离谱,这口碑管理值得所有车企学学。
不过市场分化也越来越明显。高端市场里,宝马3系(12754辆)和奔驰C级(11504辆)还在死扛,但投诉量却蹭蹭往上涨。特别是奔驰C级,车机黑屏、玻璃开裂的问题让车主们直呼"坑爹",这口碑要是再不补救,迟早要被国产高端车反超。反观比亚迪汉、海豹06这些国产高端车型,投诉量环比降了七成,口碑反转看得见。
再说说新势力,小鹏MONA M03以14210辆的成绩挤进前20,这车最绝的是把智能驾驶下放到15万价位。有车主反馈,高速上自动变道跟车比老司机还稳,这要是真能做到,确实能抢不少传统燃油车的饭碗。不过也有车主吐槽充电速度不够快,看来续航焦虑还没完全解决。
市场整体呈现"哑铃型"结构,10万以下的微型车和20万以上的高端车两头热,中间价位反而有点尴尬。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但真正吃香的还是两端。不过要提醒各位,买车不能光看销量,像奔驰C级这种投诉量翻倍的车型就得悠着点。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上榜车型里,带"智能"标签的占了八成,看来车机系统真成了新时代的"三大件"之一。
最后给各位看官提个醒,买车就像找对象,光看外表不行,还得看内在。新能源车省油是省油,但充电便利性得考虑;燃油车技术成熟,但油价波动总让人心里不踏实。评论区聊聊,你更看好新能源还是燃油车?要是刚买了车,也说说你的用车体验,给其他车友参考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