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当下瞬间别让记忆溜走

最近,汽车圈炸开了一个消息:极氪009降价了。最高降了四万多。这么一看,刚提车的车主估计心态已经崩了,但最让人发懵的还不是降价这事儿,而是另一个数据——截至今年9月,极氪品牌整体累计亏损已经超过50亿元。

50亿。这数字放在任何行业,都是个大窟窿。一个造车新势力,算上销量也不过几万台,居然能亏出这种规模,听起来简直是“烧钱游戏”的天花板了。这不禁让人想问一句:极氪到底是在干啥?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一步步来捋。极氪目前的产品线并不复杂,只有三款车——009、001,还有刚出的X。算下来,2023年的月销量在1万台左右浮动,单价也不低,起步价二十几万起,主力车型基本冲着3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去。但就是这一个月卖1万台、单价三四十万的品牌,居然亏损50亿。是不是听着有点违和?

这事儿怪在哪里?先拆拆极氪的营收和毛利。根据公开数据,极氪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5亿元,听起来不少,对吧?但问题是,它的毛利率只有个位数,2.2%。什么意思?就是卖了145亿的车,毛利润只有3亿出头。这点钱,别说填亏损了,连研发和营销的零头都不够。再算上造车的固定成本、工厂折旧、销售网络铺设,一来一回,亏50亿其实并不意外。

说到毛利率,就不得不聊聊极氪的同行表现。特斯拉过去几年的毛利率动辄超过20%,比亚迪也有两位数,在造车新势力里,蔚来和理想都能达到10%以上。极氪这2.2%,确实有点拉胯了。问题是,它的毛利率为什么这么低?车卖得也不算便宜啊。

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结构性问题”。极氪009这类MPV豪华车,成本天生就高。比如电池,大容量电池组直接拉高了成本;再比如智能驾驶、豪华内饰,这些都是标准的“高成本配置”,但对厂商来说,溢价空间却很有限。更重要的是,它还在销量爬坡期,规模效应没起来,制造成本自然压不下去。理论上,一旦销量上了规模,毛利率还有机会回升。

再看研发投入。这是另一个“烧钱黑洞”。极氪从吉利独立出来后,走的是技术品牌路线,直接撸了SEA浩瀚架构,也就是个专门为电动车开发的平台。这种玩法短期内成本非常高,比如平台开发、软件系统优化,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往里砸。但好处是,长期来看,平台化能够摊薄边际成本,后续推出新车时就不需要再重复投入了。所以,极氪现在的R&D成本看着吓人,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为未来打的基础。

记录当下瞬间别让记忆溜走-有驾

再拉同行比一比,造车新势力普遍都在“战略性亏损”。比如蔚来,2017年到2022年累计亏损超过400亿;理想好一点,但也亏了百亿以上。传统车企日子虽然没这么惨烈,但在转型电动车过程中,研发投入也在疯涨。比如大众,仅ID系列的电动车投资就超过了百亿欧元。这说明什么?造车这事儿,本身就是个极其烧钱的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想活下来,基本都得咬牙硬撑。

那极氪是在“乱花钱”吗?从目前来看,倒也谈不上。它现在的亏损,大部分是为了抢占市场。降价、推新车、铺渠道、做品牌,每一项都是成本项,但反过来说,这也是它能活下来的关键。新能源车市场变化太快,等不及你慢慢积累,基本战略就是先砸钱跑步入场,后面再看能不能回血。

这就好比打牌,你手里有一副不错的底牌,但前几轮必须加注,不然就会被直接踢出局。极氪现在加注很猛,但它背后有吉利这棵大树支撑,相当于多了一重保险。吉利对极氪的定位是“高端品牌”,这也是它未来能否扭亏为盈的关键。高端市场利润率高,但门槛也高,消费者认品牌、不认你产品便宜。所以极氪不仅是抢市场份额,更是在抢品牌认知度。

现在回过头看,50亿亏损虽然听着吓人,但并非不可挽回。一方面,极氪的产品线在逐步完善,009这种“高成本车”后面估计会被更低成本、低定价的车型拉平;另一方面,只要它能稳住销量,提升规模效应,毛利率也有机会回升。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技术平台,还是品牌定位,极氪都在为未来布局。

所以,这事儿看着挺吓人,拆开来看,还是有迹可循的。新能源车行业本身就是个烧钱赛道,极氪的玩法虽然激进,但并不离谱。要紧盯的,其实不是它现在亏了多少,而是它未来能不能跑出增量。如果它真能稳住一线高端品牌的位置,那这50亿的亏损,迟早会变成它的筹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