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掀起波澜,中国车企借这股浪潮加速“出海”。然而,产品竞争力之外,如何让海量的“中国智造”稳定、高效抵达全球各地,却成了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海上运力,常常是那只看不见的“拦路虎”。
以往,车企多是租船。但面对激增的出口需求,租船不仅成本高涨,运力还常常受制于人。对于比亚迪这类领头羊而言,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物流自主可控是绕不开的一步。
比亚迪的应对,比许多人想象的要直接得多。早在2022年秋季,他们就和招商工业深入合作,提出“国轮国造、国车国运”,瞄准高端船舶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出海。
这不是说说而已。2024年1月10日,比亚迪首艘汽车运输船“开拓者1号”就投入运营了。这艘能载7000辆车的巨轮,虽然由中集来福士建造,并租给比亚迪,但意义重大。
这是中国船厂首次为国产汽车出口量身打造滚装船,标志着比亚迪“出海舰队”的正式启动。它宣告比亚迪不再满足于纯粹的“借船出海”。
“开拓者1号”只是个开端。比亚迪的策略很快升级:从租用转向直接拥有。22024年4月22日,一个重要节点出现了。
“BYD SHENZHEN(深圳号)”汽车运输船在江苏仪征命名并交付。这艘9200车位的巨无霸,是招商工业南京金陵为比亚迪量身打造的。
交付时,“深圳号”是全球已投入运营的最大汽车运输船。它的到来,让比亚迪直接掌握了更大运力的关键环节,是其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棋子。
比亚迪副总裁李巍亲自为“深圳号”命名。比亚迪对公事业部总经理王俊保表示,这艘船是连接中国智造与世界市场的“海上桥梁”。
它也是比亚迪与招商工业“国轮国造、国车国运”时代精神的生动注脚。这艘船技术先进,采用LNG/燃油双燃料,还带电池混动和轴带发电机。
此外,它还有岸电系统和先进脱硝技术。数据显示,“深圳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传统燃油船降低三成以上,氮氧化物排放也符合最高标准。
此后,比亚迪的舰队扩张就像按下快进键。2024年11月29日,7000车位的“BYD CHANGZHOU(常州号)”从中集来福士烟台启航,直奔欧洲。
紧接着是2025年1月7日,广船国际建造的“BYD HEFEI(合肥号)”交付,比亚迪这次直接是船东。这艘7000车位船,采用了“绿色低碳升级版2.0”技术。
它搭载国产电池系统、永磁抱轴式轴带发电机等,环保技术走在前沿。2025年7月16日,广船国际再次交付“BYD ZHENGZHOU(郑州号)”,也是7000车位。
这艘船同样由比亚迪直接拥有。至此,比亚迪的自有和租用混合船队已达7艘。船只命名也很有意思,多以比亚迪的整车生产基地命名。
比如“常州号”、“合肥号”、“深圳号”、“郑州号”,这种命名方式也体现了品牌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比亚迪自建船队,绝非一家企业孤军奋战。这更像是一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产业深度协同、联手出海的实践。
这背后,是中国顶尖船企的强大支撑。中集来福士,这家历史悠久的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就建造了“开拓者1号”和“常州号”。
广船国际,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明星企业,在汽车运输船领域积累深厚,承接了近40艘订单,并交付了“合肥号”和“郑州号”等。
招商局工业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滚装船制造商之一,也参与其中。旗下的南京金陵,就承担了“深圳号”的建造任务。
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仪征市委书记、市长孟德和在“深圳号”交付时就表示,船舶产业是仪征的优势,会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预计在2025年内,比亚迪的第八艘汽车运输船“BYD JINAN(济南号)”(9200车位)也将投入运营。届时,这支由8艘船组成的“出海舰队”将达到6.7万辆的总装载量。
年运力预计能突破百万辆。截至2025年7月16日,这支舰队已经累计运送超过7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到全球各地。
比亚迪打造自有“出海舰队”,不仅解决了自身庞大汽车出口的物流瓶颈。它更开创了一种将核心产业与关键支撑产业深度融合的全球化新模式。这支绿色智能的钢铁舰队,承载的不仅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雄心,更是“中国制造”全链条自主可控的未来图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