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尖兵东风15硬刚美军GBU57,谁才算钻地弹领域真正大佬?

真有意思,每到军迷圈子里聊起东风15、云影1000这些国产“尖货”,总有人情绪拉满、立马站队自家那一边,恨不得喊出“世界第一,震惊老美”那套老嗓门

可话说回来,只要碰上美国那枚一听名字就有钢铁之躯、专打地底深洞的GBU57钻地弹,不知为啥,咱总会自觉掏出东风家族,云影家族跟人比个高矮胖瘦

甚至有的网友把帽檐一抹,腔调一变,坚定气场直接说比美帝那东西还猛

那到底——这俩国产“狠角儿”和美军这枚“地底金刚”谁更厉害?

别光喊口号,数据才是硬通货

听着忍不住想问一句,这场“嘴炮大比拼”究竟靠不靠谱?

说实在的啊,咱们小时候玩过摔泥巴蛋,个头大的,貌似总比个头小的砸得更凶,有点类似

武器这事,论“比拼”,不是你我谁喊嗓子大谁牛

真想分个高下,就得靠参数论英雄

咱拿放大镜把这出“硬核对比秀”好好扒拉扒拉

先理清楚概念,不然听着高兴,脑子一糊涂,容易走岔道

东风15这条道上,本质是两部分

一边是让导弹飞起来的火箭助推,咱可以想象成“专车司机”;另一头,正儿八经砸下去的杀伤主体,战斗部,才是真正拼命的“拳头”

而GBU57呢,美帝自带高调BGM的大杀器,得靠B2轰炸机带着,溜溜达达飞到目标正上方,一俯冲,一个“自由落体”

所以,说句大实话,老把“车加人”一块算,那肯定不科学

比就比大家手里的“铁锤”——也就是战斗部和钻地弹本体,才公平

这,有点像比赛啤酒,光比瓶子谁大有啥用,最后醉人的还不全是里头那点“原浆”?

偏有朋友喜欢用东风15“末程加速”那一口大话,眨眼就给打造出个超强穿地神器

其实啊,讲道理,各家教材都说的明明白白,火箭和战斗部分家,是最基本的常识

初段火箭拖着战斗部冲天,高点一到,拜拜告辞,火箭自降归尘,剩下的就是冷冰冰的“铁蛋”冲向地面

这路数,和火车换轨道差不多,前半段拼速度后半段靠惯性

哪儿来的什么后期加速直冲云霄,这就像期末考试都考完了还想补打分,纯属想多了

还有一档子事儿不能乱攀亲

有网友习惯把咱家的东风15和俄国的伊斯坎德尔并排摆,隔空叫板

伊斯坎德尔射程300多公里,战斗部跟鸡蛋差不多重个把三四百公斤

东风15,祖传老本,射程能飙到700公里,战斗部有说法700公斤,恍然一个“体格翻倍”到“重量级拳王”

新俄对老中,数据却反着打,这画面有点跳戏

有人一看,哈哈,咱的就是能打,越老越带劲,好像考试总分翻倍那感觉

但数字有数字的玄妙,深意还得往下听

把话落到炸弹这领域,尤其讲“钻地”功夫,真正胜负的本质,是啥?

答案有点社会——比谁更重、从更高扔下来

说白了,这套路跟咱玩“沙袋砸西瓜”没太大两样

你重,我高,那就更容易砸穿地壳

摩擦、阻力、冲击,全看动能到底有多少斤两

决定性因素就俩字:体重、高度

这就像王者峡谷里,金身出来和蓝量到底满不满,界定你能不能“全场MVP”

咱得拉出主角们站站队

东风15定制钻地战斗部1吨,GBU57,那是真“吨位王”,整只弹重13.6吨

都说细节控决定上限,咱再数一数,人家GBU57载炸药2.4吨,其余金属外壳11.2吨

算下来,炸药只占18%,其余全在壳身上——这不是啥装X,是为了钻地摩得住,抗得住

对比咱东风15,1吨里头,就算死撑着拿GBU57的配比,也就180公斤炸药,820公斤金属壳

国产尖兵东风15硬刚美军GBU57,谁才算钻地弹领域真正大佬?-有驾

别看壳子厚,真砸起来,还是差了十几倍

咱们再聊聊物理,甭管你是文科生理科生还是理智型网友,不服不行

到底谁威力大?砸地这事比重量也比下坠高度

国产尖兵东风15硬刚美军GBU57,谁才算钻地弹领域真正大佬?-有驾

别着急,咱做个小算术

东风15从350公里高空往下坠,1吨身板

美帝GBU57则让B2轰炸机高空5000米甩下去,13.6吨货量

你以为高空就稳赢?还真不是

DeepSeek那位老“物理老师”说了:空气阻力可不是盖的

1吨铁疙瘩从35万米掉下来,靠近地球这半道,全靠跟大气层“亲密接触”在消耗自己那点势能

动能掉了一大截,很多其实化成了“热气腾腾”,根本没落到最后那一锤子里

可GBU57同学高冷地在5000米自由滑翔,几乎没什么风阻烦恼

结果,动能直接碾压,达到了1吨战斗部整整18倍

这数据比谁吆喝得响都实在

或者你爱挑刺儿,想进阶

那咱还翻个小账本给你听

爆炸威力,比来比去

GBU57炸药量照着东风/云影同类直接多13倍

其余全在加强外壳,这还不谈里面藏的技术猫腻

数据显示,云影1000、东风15这样1吨重航空钻地弹,面对13.6吨大块头,纯属“少年踢馆”遇见职业拳王,打个比方就是,刚会点套路的小兵直接干线下赛王者,只能被物理暴打

别说气馁,这可不是贬你,是实打实地盘量体重

真遇上激情网友洋洋洒洒来一句“我们比他们强”,要么你是颜值博主,要么纯是凭空YY

拿1吨对比13.6吨,这画风就像棉花糖碰铁锅,没啥参考意义

严重点说,根本不是一码事

连带的,作战模式也完全不同行

东风15、云影1000本就是高机动、快速打击定位

GBU57则偏重对付拆解深埋目标,拆迁队长级别

说句扎心的,真要一较高下,起码得等咱自家也捣鼓出那种“十多吨级大胖子”,再来正面对线,才显公平

那咱是不是真的输了面子?

别这么想

武器世界,和炒菜一个理——不是每个菜都得放辣椒

威力大的炸弹肯定有威力大的花活儿,威力小的靠的却是灵活与多面

东风系、云影1000承担的本来就是“灵活快速,广域投射”这种更需要量产和效率的活儿

你还别说,战场上哪里都需要“核弹”,那场面别说盟军自己,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常规炸弹和超级钻地弹,职责不同,战术关键

谁要是说小家伙没用,我第一个不答应——世界不是重力场,拼的也是综合实力

再讲个有点意思的对比

不少军迷喜欢热血上头,把所有美系炸弹一股脑并成“老虎级”,殊不知人家G家族里也有重量段低一级的GBU31,总重900多公斤

嘿,这不刚好和东风15云影1000掰一掰手腕?

论吨位、论爆炸规模,这才叫“公平PK”,别动不动就拿个13吨大兽说事

像咱家云影1000,未来前景还真不赖,南征北战能打奔袭型“精准外科手术”,场景多功能强,战场地位不要太吃香

千万别以为我就在唱衰自家本土好货

还拿“没有大炮的小兵不是好兵”恶补逻辑

正话反说一句,小型炸弹应用面反而更广

你想想呗,谁家天天都搞地堡?小型高机动、精准武器才是主流舞台

而且咱家厂牌的技术,近年丢地板上的都在进步,说不定哪天突然一个升级,也敢和美帝“砰砰对射”

兜兜转转,就是别被那些高呼“自家世界第一”的嘴炮忽悠瘸了

别光盯着朋友圈点赞的热闹,关键还是数据和功能实际对比,按需求选才是点睛

做武器这事,别光想着谁大谁帅,还得真刀真枪实用管够,合适才是王道

回到原点,这种“1吨vs 13吨”的对线,跟小学生扳手腕摁奥运冠军差不多

看个热闹笑一笑就行,真要信口开河说谁秒杀谁,那咱也是自个儿跟自己较劲

还不如多关注点,瞄准“同级别选手过招”,见高低才来得靠谱

要真有兴趣——你愿意看哪种武器对比?

你觉得东风系列还有哪些地方能追上美帝大块头?欢迎留言,别藏着掖着,来聊聊你怎么看!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