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车主接不到单,乘客苦等无果,共享出行为何“两头难”?

家住杭州的老李每天往返公司和住处50公里,为了省点油费,也为了路上有人能聊聊天解闷,他注册了顺风车平台。

他表示“只想接顺路90%以上、喜欢唠嗑的乘客”。可半个月过去了,他愣是一单都没接到。

更让他困惑的是,后台总收到乘客发来的邀请,可每次点开,订单显示的都是“已失效”。

真车主接不到单,乘客苦等无果,共享出行为何“两头难”?-有驾

老李的经历不是个例。在一喂顺风车车主群内,不少车主吐槽:“现在顺风车根本不是‘顺路接人’,倒像菜市场抢顾客!”

真车主的诉求其实很朴素:有人单纯想找个“聊天搭子”打发通勤时间;有人希望乘客能帮忙分担开车任务,可并没有给车主的备注“代驾优先”;还有人纯粹想省油费,强调“不顺路不接,不绕路不加钱”。

真车主接不到单,乘客苦等无果,共享出行为何“两头难”?-有驾

一位车主自嘲:“我想‘只接小姐姐聊天’,结果接到的是个光头大哥,上车就问我‘可以开窗抽烟吗?来一根!’”

更让车主无奈的是“看得见却吃不着”的订单。许多乘客为了避开职业司机,会主动筛选顺路度高车型好的真车主发邀请。但车主们发现,即便收到邀请提醒,点进去时订单早已被抢走,页面上只剩一行冷冰冰的“该订单已失效”。

职业司机用多账号、外挂软件和多平台刷单,把顺风车当成了廉价网约车经营;部分乘客既要低价又要专车服务,甚至要求司机绕路接送、帮忙搬行李。

真车主接不到单,乘客苦等无果,共享出行为何“两头难”?-有驾

狭小的车厢内似乎成了他们又争又抢的战场。

平台为了维持运力,对职业化司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法也更倾向于派单给接单率高的“活跃账号”——而这些账号多半是职业司机。真车主们卡在中间,成了最尴尬的存在:想接单时抢不过机器,偶尔抢到一单,又可能因拒绝乘客的额外要求被差评。

如何让顺风车回归“顺路共享”的初心?或许需要平台、车主和乘客共同妥协。

平台不妨优化算法优先级,让车主可以备注,让备注清楚的真车主更快“被看见”,同时严打外挂和职业司机违规操作;

车主们可以主动通过主页或接单前的沟通,明确自己的接单偏好和边界,比如主页备注告知“车上禁烟”“不提供接送上门”“希望接e人,i人也友好”“高速费需分摊”;

而乘客若真心想找真车主,或许也该调整预期——接受顺风车不是“点对点专车”,愿意为真车主多等10分钟,或是接受顺路度90%以下时的小幅加价。

当车主写下“找聊天搭子”的备注时,期待的不仅是一单生意,更是一段有趣的相遇;当乘客发送邀请时,等待的也不该是套路加价和敷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