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

说起沃尔沃这个汽车品牌,咱们很多人脑子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安全”。

这个印象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就好像提到德国车就想到严谨,提到日本车就想到省油一样,沃尔沃多年来给自己打造的就是一个“路上安全堡垒”的形象。

可让人有些看不懂的是,最近这几年,这个曾经以稳重、低调和安全著称的北欧豪华品牌,好像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有驾

尤其是在咱们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里,沃尔沃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它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标签,正在一个一个地变得模糊,甚至开始脱落。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先从大家最能直观感受到的地方说起,那就是价格和销量。

最近,沃尔沃公布了它最新的财务报告,利润下滑得非常厉害,可以说是“艰难的一季”。

但这些财务数据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遥远,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是,现在买一辆沃尔沃,折扣大得惊人。

就拿它的旗舰轿车S90来说,新款上市,价格直接比老款低了十多万块钱。

十多万,这在很多城市都够买一辆相当不错的国产家用小轿车了。

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有驾

还有它的SUV车型XC40,价格甚至降到了二十万以内,有些地方传出来的优惠力度更大。

这种降价幅度,在以前的豪华品牌里是很难想象的。

大家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这还是那个需要加价或者等车的豪华品牌吗?

怎么搞得跟换季清仓大甩卖一样。

这种“以价换量”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那就是车子有点卖不动了。

从数据上看,2024年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创下了近五年的新低,同比下降了不少。

到了2025年,这个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停下来,第一季度的销量又比去年同期跌了百分之十二。

销量不好,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就只能靠大幅度降价来吸引顾客。

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有驾

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原来挺受欢迎的沃尔沃,现在卖不动了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产品更新换代实在是太慢了。

就拿它的销售主力XC60来说,这款车在全球市场上都很重要,但在国内这么多年,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地改一改,没有进行过一次彻底的更新换代。

这就好比我们用的手机,别的品牌每年都在推出新款,屏幕更大、处理器更快、拍照更强,而你这个品牌还在卖三年前的型号,只是换了个手机壳,那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

现在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在中国,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大屏幕、智能车机、辅助驾驶系统,这些都是消费者非常看重的东西。

当竞争对手们都在这些方面下功夫的时候,沃尔沃的内饰和技术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光靠“啃老本”是行不通的。

如果说“豪华感”的流失是因为产品老旧和大幅降价,那么“安全”这个金字招牌的动摇,对沃尔沃来说才是真正致命的打击。

过去,那句“一部沃尔沃,半部安全史”的广告语,让多少家庭在选择座驾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有驾

大家买沃尔沃,很大程度上就是买一份安心。

但是,近年来关于沃尔沃汽车质量问题的抱怨却越来越多。

在各种汽车论坛和投诉网站上,沃尔沃几乎成了常客。

很多车主反映,自己车上的48V轻混系统电瓶老是出问题,动不动就亏电,导致车子无法启动,耽误事儿。

还有像B5发动机高压油泵异响、车机系统卡顿死机这些问题,几乎都成了通病。

这些小毛病虽然不一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但非常影响用车体验,让人觉得这车的品质控制是不是出了问题。

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些关于S9t0、XC60等主力车型在行驶中突然熄火、失去动力的投诉也时有发生。

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有驾

试想一下,当你开着车在路上,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发动机突然熄火,方向盘和刹车都变得沉重,那种情况是多么的危险和可怕。

当一个以安全为核心卖点的品牌,却在最基本的动力系统上出现这种严重隐患时,它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基石就开始崩塌了。

之前还有一个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就是有4S店被曝出卖给消费者的新车上,装的竟然是山寨的宝华韦健音响和水晶挡把。

这件事情的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音响和挡把是车主每天都能看到和摸到的东西,在这些明面上的配置都敢明目张胆地造假,那车辆内部那些我们普通人看不见的、真正关系到安全性能的零部件,比如钢材强度、焊接工艺、安全气囊等等,是不是也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可能呢?

这种怀疑一旦产生,就很难再消除了。

信任的建立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而摧毁它,可能只需要一个山寨的音响。

燃油车这边的老本眼看是越来越难啃了,那么在新能源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沃尔沃的表现又如何呢?

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有驾

说起来,沃尔沃算是豪华品牌里最早宣布要全面转向电动化的,早在2017年就立下了宏伟目标,说要在2030年成为一个纯电品牌。

这个决心和魄力在当时是值得肯定的。

可是,口号喊得响,实际行动却有点跟不上。

沃尔沃早期推出的几款电动车,被很多人批评是“油改电”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拿原来燃油车的车身结构,把发动机和油箱拿掉,再把电池和电机塞进去。

这样的车天生就有一些短板,比如空间利用率不高,续航里程也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智能化体验上,远远比不上那些从零开始、基于全新纯电平台开发的车型。

现在的消费者,特别是中国的年轻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要求已经非常高了,他们看重的是智能座舱的流畅体验、是高级辅助驾驶的聰明程度,而“油改电”的沃尔沃显然无法满足这些新需求。

后来,沃尔沃也意识到了问题,开始推出基于原生纯电平台的车型。

业绩亏损,北欧豪华遇冷,沃尔沃转型之路为何艰难-有驾

比如那款纯电MPV EM90,虽然技术上很先进,但定价太高,注定只能是极少数人的选择,对整体销量起不到太大作用。

之后又推出了一款纯电SUV EX30,但这款车因为和吉利旗下的极氪X出自同一个平台,很多人觉得它就是个“换壳车”,没有体现出沃尔沃作为一个豪华品牌应有的独特性,所以市场反响也比较平淡。

而那款被寄予厚望、被看作是沃尔沃新时代旗舰的纯电SUV EX90,从发布到现在,量产交付的时间一拖再拖,让满怀期待的消费者等得心都凉了。

想当年,沃尔沃还曾放出豪言,说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能学会,而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现在回头看,真是有点讽刺。

当很多中国新势力品牌已经克服了产能爬坡的困难,新车一款接一款上市的时候,沃尔沃这个老牌巨头反而遇到了“难产”的问题。

最终,连自己当初定下的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也不得不打了折扣,承认未来可能还需要继续销售一部分混合动力汽车。

如今的沃尔沃,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局:赖以生存的燃油车业务,因为产品老化、竞争力下降而节节败退;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转型,又因为战略决策的失误和执行的迟缓而步履维艰。

当“豪华”的光环因为降价而变得暗淡,“安全”的神话因为频发的质量问题而被打破时,沃尔沃还能拿什么来打动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呢?

在这个瞬息万变、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汽车市场里,留给它调整和思考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