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上海车展,细咂摸一下,颇有嚼头。红旗那边厢,亮出首款“硬核越野”,广发英雄帖,邀全球好汉来赐名,颇有“舍我其谁”的架势;东风这边,却不动声色地跟沙特签了个“润物细无声”的大单,闷头薅羊毛。两者摆在一块儿,活脱脱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镁光灯下的华丽亮相,一面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务实派。
红旗这波造势,的确够抓眼球。四电机加持,零百加速“秒天秒地”,听着就够劲爆。更骚的是,直接向全球改装玩家抛出橄榄枝,摆明了要把这车玩出新花样。这背后,当然藏着红旗重塑品牌形象的“小心思”,想摆脱“官气”,拥抱更潮、更野的市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硬派越野这块地盘,早被Jeep牧马人、奔驰大G这些老江湖瓜分殆尽,红旗此时入局,胜算几何,还真不好说。
有人揣测,红旗这是想“借力打力”,用新能源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毕竟,在燃油车时代,咱们在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硬骨头”上,确实慢了半拍。现在,电动化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洗牌的契机。但话说回来,硬派越野可不光是比拼马力,更看重的是靠谱程度、耐造程度,以及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领。这些,可不是靠几个唬人的参数就能堆砌出来的。
而且,红旗这次主打的“生态共创”,听着前卫,但落地执行起来,挑战重重。改装这行当,门槛看似不高,实则暗流涌动。各种标准、规范,还有改装后的安全隐患,都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赔了夫人又折兵”。
再来看看东风与沙特的“联姻”,这事儿就显得稳扎稳打多了。沙特是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且人家兜里有货!东风能啃下近万辆的订单,无疑是给自己的出海战略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合作不只是单纯的卖车,还包括技术支持、服务升级,甚至还要携手打造“定制款”。这说明,东风是真的想在沙特“安营扎寨”,把这里当成自己在中东的战略支点。
但这里也潜伏着一个“暗礁”,沙特消费者的偏好,跟咱们国内可能大相径庭。人家中意什么样的车?对服务有什么特殊诉求?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把国内的车照搬过去,恐怕很难俘获沙特壕们的心。
其实,不管是红旗的“越野雄心”,还是东风的“中东掘金”,都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大方向:向上攀登,向外拓展。过去,咱们只能靠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如今,我们有能力造出更精良的车,也有底气迈出国门,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
只不过,这条征途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技术瓶颈、品牌认知、渠道建设,甚至是文化隔阂,都是我们需要直面的考验。但反过来想想,哪条路是坦途呢?
与其在红旗的越野车取什么名字上纠结,倒不如好好琢磨琢磨,中国汽车品牌,究竟该如何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当年,我们广纳外资,取经求道,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自主研发出世界一流的汽车,能让中国品牌扬名海外吗?现在,机会已至,就看我们能否紧紧抓住。诚如马斯克所言,自动驾驶的首要准则是避免碰撞,那么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首要准则,或许就是避免急功近利,避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精雕细琢产品,提升服务品质,擦亮品牌名片。仅凭这一个数字,就足以敲响警钟: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全球,务必避免重蹈覆辙,切莫重蹈某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的覆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