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遇寒冬,李进力推转型,能否逆势翻盘?

说起广汽本田,很多朋友心里都会泛起一阵回忆。

想当年,谁家要是能开上一台雅阁,那在亲戚朋友面前是相当有面子的事;还有那小巧玲珑的飞度,更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平民超跑”,皮实耐用,口碑特别好。

那时候的广汽本田,可以说是合资车里的一块金字招牌,买它就等于买了放心和品质。

但是,时代的大潮说变就变,这两年我们听到的关于广汽本田的消息,似乎不再是加价提车的热闹,反而是销量下滑、工厂裁员的阵阵寒意。

广汽本田遇寒冬,李进力推转型,能否逆势翻盘?-有驾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大哥”,到底是怎么了?

是本田的技术不灵了,还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把它甩在身后了?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掰开揉碎了聊一聊,看看广汽本田这趟过山车,究竟是怎么坐的。

咱们先来看一看摆在眼前的现实,数据是最不会骗人的。

就拿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说,广汽本田的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一下子就少了超过四分之一,这个跌幅可比整个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要大得多。

而且这也不是偶然,已经是连续好几个月都在下滑了。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今年的总销量,恐怕要比前两年的高点直接少掉一半,这听着就让人心里一紧。

这就好比一个原本身体倍儿棒的壮汉,突然间就瘦得脱了相,肯定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大问题。

现在广汽本田的当家人是李进,他接手的这个局面,确实非常棘手。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他一个人身上。

你看现在广汽本田卖得动的车,基本上就只剩下雅阁和皓影这两款了,它俩加起来,撑起了公司八成以上的销量。

其他的车型,比如大家熟悉的奥德赛、飞度,都有些卖不动了。

一个车企只靠一两款车吃饭,这风险是相当大的,万一这两款车市场风向一变,那整个公司都会跟着晃悠。

广汽本田遇寒冬,李进力推转型,能否逆势翻盘?-有驾

这种“偏科”严重的情况,显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它的根子,得往更早的时候去找。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几年前,大概是2020年左右。

那时候,广汽本田在上一任负责人郑衡的带领下,正处在最辉煌的时期,一年能卖出超过八十万台车,那成绩单,亮眼得很。

然而,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一场席卷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变革,已经悄悄拉开了序幕,那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一夜之间,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带着全新的理念冲了出来。

它们造的车,不光是不烧油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车里有比平板电脑还大的中控屏幕,你可以跟它聊天、让它放歌;出门前用手机APP就能提前打开空调;停车时,它还能自己找到车位停进去。

这些新鲜又实用的功能,一下子就抓住了现在年轻人的心。

可当时的广汽本田,似乎还沉浸在燃油车的功劳簿上,对这场变革的反应慢了半拍。

直到2022年,才不紧不慢地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纯电动车,叫e:NP1极湃1。

这车一上市,明眼人就看出了问题。

很多人都说,这不就是个“油改电”的产品吗?

什么叫“油改电”呢?

说白了,就是拿一个原本为燃油车设计的车身结构,把发动机和油箱掏出来,再硬生生地塞进一套电池和电机。

广汽本田遇寒冬,李进力推转型,能否逆势翻盘?-有驾

这样做出来的车,天生就有一些缺陷,比如车内空间布局不合理,电池续航里程也容易打折扣,开起来的感觉也和那些专门为电动设计的平台没法比。

尽管广汽本田给这台车定了一个不低的价格,想走中高端路线,但消费者可不傻。

大家心里都会算一笔账:我花将近二十万,为什么不买一台技术更先进、更智能、体验更好的国产新能源车呢?

结果可想而知,这台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车,市场反应非常冷淡,一个月卖不了几百台,后来更是跌到了几十台,基本上算是失败了。

这个失败的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过于迷信自己过去的技术优势,没有真正低下头来,认真研究和适应中国市场的飞速变化。

当我们的自主品牌都在拼命研究怎么让汽车变得更像一个贴心的“智能伙伴”时,广本似乎还在固守着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那一套。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你稍微一犹豫,就可能被甩开很远。

那么,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广汽本田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呢?

恰恰相反,有时候,跌到谷底也意味着反弹的开始。

在经历了关厂、裁员这些痛苦的调整之后,以李进为首的新团队,正在发动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

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推出几款新车这么简单,而是要对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进行一次彻底的“系统重装”,核心目标就是全面转向“智能电动化”。

首先,在产品上,广汽本田拿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们要搞一个全新的高端纯电品牌,名叫“烨”,这意思就是要打造出属于本田的电动“王牌”。

同时,还要建设一个专门生产电动车的新工厂,用最先进的生产线,来保证未来电动车的品质,彻底和“油改电”的过去说再见。

广汽本田遇寒冬,李进力推转型,能否逆势翻盘?-有驾

最关键的一步,是未来的电动车要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研发,也就是说,要根据我们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使用习惯,来量身定制产品,而不是简单地把国外的车型拿过来改一改。

据说,未来一两年内,会有一大批新车密集上市,纯电、混动全都有,要用丰富的产品线重新夺回市场。

其次,在生产制造上,未来的工厂也将大变样。

它不再是传统印象里那种噪音轰鸣的流水线,而是一个高度智能化、数字化的“超级工厂”。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新工厂里,不仅会有本田全球的先进技术,还会大量融合我们中国本土的创新成果,比如引入华为的智能系统。

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过去都是我们向外国车企学习技术,现在,日本的汽车巨头也开始主动采用中国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产品了。

这说明,咱们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强大到让这些国际巨头都无法忽视,并且愿意携手合作了。

最后,在用户服务上,广汽本田也在下功夫。

其实,他们的售后服务口碑一直不错,连续好几年都拿了大奖。

现在,他们要把这个优势进一步放大,建立更多一站式的“超级服务中心”,让车主无论是保养、维修还是处理钣金喷漆,都能享受到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

毕竟,车子好不好是一方面,买车之后的服务体验,同样是留住人心的关键。

总的来看,广汽本田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阵痛。

这条路肯定不好走,前面还有很多挑战。

但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自救,也折射出整个汽车行业的巨大变革。

它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没有任何品牌可以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只有那些能真正看懂消费者需求、勇于自我革新、并积极拥抱变化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广汽本田来说,能不能触底反弹,重拾往日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