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认证”营销战打响,电池新国标跃升购车第一准则?

  车市围绕电池“安全认证”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新增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极限场景考核。面对这一技术“生死线”,宁德时代、长城汽车、小米汽车等36家企业率先通过认证,并以此为营销利器争夺消费者信任。

  三大“门槛筑起安全基线

  新国标以全生命周期安全为核心,设置三大技术门槛:

  热失控零容忍从“着火前5分钟预警”升级为“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且烟气不得危害乘员;

  底部抗撞硬指标模拟飞石撞击场景,以30毫米直径撞击头、150焦耳能量连续冲击电池底部三次,要求无泄漏、无破裂;

  快充耐久性考验支持15分钟快充的电池需在300次循环后仍通过外部短路测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指出,新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绝对安全”写入强制条款,倒逼企业从材料体系到系统集成全面革新。据悉,新国标实施后,未达标车型将于20277月全面停产。当前市场近80%在售电动车型面临技术升级压力。

  “安全认证成为营销新王牌

  尽管距离新国标落地还有一年,但多家头部企业已宣布通过检测认证,就在这个月,包括极氪、吉利、岚图、长城、零跑、小鹏、智己、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别克密集官宣达到甚至超越新国标。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官宣当中,有的是指自研电池技术达标,比如极氪神盾金砖电池、岚图琥珀电池,有的是指具体某些车型,比如东风日产N7、广汽丰田铂智3X。

  除了主机厂外,多家电池企业也宣布达标,其中宁德时代率先宣布获得两张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正式通过新国标的企业,蜂巢能源、亿纬锂能随后也宣布旗下的蜂行短刀电池和圆柱电子产品能够满足新国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中,8家为已通过新国标认证企业,市场集中度环比提升12%

  这场“安全认证”营销战的背后,是头部企业试图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认知。据宁德时代透露,其麒麟电池已获超20家车企订单,“安全认证”成为谈判桌上的核心筹码。

  深刻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国标不仅关乎出行安全,更影响其购车决策。

  相关调查显示,近八成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将“电池安全”列为购车首要因素。因此,新国标认证标识(如检测报告公示)将成为消费者筛选车型的关键依据,并倒逼车企公开技术细节,增强透明度。

  而且,符合新国标的车型因安全性能提升,保险赔付风险降低,预计保费将下降;同时,电池质保条款剔除“热失控”免责项,二手车保值率有望大幅提升。

  新国标也将加速技术普惠,4C超快充、定向排烟等高端技术向15-20万元主流车型下放(如零跑C系列、吉利银河E5),消费者无需支付高价即可享受安全升级。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