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汽车市场的变化,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要是放在几年前,谁家里要买一辆中级轿车,那预算怎么也得往二十万以上去准备。
像什么别克君越、大众帕萨特、丰田凯美瑞,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车型,办齐了上路,没个二十万是下不来的,这在当时是大家公认的常识。
可你看看现在,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
好多以前觉得高高在上的合资中级车,价格一降再降,好像商量好了一样,纷纷把身价放低,开始走亲民路线了。
就拿丰田来说,它旗下有一款车,可以说是把这种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丰田亚洲龙。
这台车长接近五米,过去一直被看作是比凯美瑞高半个级别的存在,如今,它的实际起步价竟然也降到了十三万多的范围,这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也让人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得先看看整个大环境。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合资品牌一家独大的天下了。
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
十几万的价格,你能买到什么样的国产车?
比亚迪汉、深蓝SL03这些车型,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饰的科技感,还是动力性能,都做得非常出色,给同价位的合资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消费者手里的钱是有限的,当他们发现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可以买到配置更高、体验更好的国产车时,自然就不会再盲目迷信合资品牌的光环了。
这种市场竞争的加剧,逼得合资品牌不得不放下身段,用降价来换取销量。
所以,我们看到的别克君越起步价降到十五万多,凯美瑞跌破十四万,亚洲龙也紧随其后,这并不是哪家车企突然大发善心,而是市场竞争带给咱们普通消费者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亚洲龙这台车本身。
它身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标签,很多人都喜欢这么叫它,一个是“皇冠的继任者”,另一个是“换壳的雷克萨斯ES”。
这两个说法都不是随便说说的。
先说“换壳ES”,这一点在技术上是成立的。
亚洲龙和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旗下的ES轿车,都是基于丰田集团的TNGA-K平台打造的。
这个平台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汽车的“基础骨架”,包括了底盘结构、悬挂形式、动力总成的布局等等核心部分。
也就是说,亚洲龙和雷克萨斯ES在最根本的机械素质上,是有着非常深的血缘关系的。
这就带来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点:你花的是丰田的钱,但在底盘质感、行驶稳定性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却能体验到一部分雷克萨斯的功底。
对于很多注重内在品质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从外观上来看,亚洲龙也确实对得起它“比凯美瑞高半级”的定位。
它的车身长度达到了4990毫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已经非常接近一些中大型豪华轿车,比如奥迪A6L的尺寸了。
所以你把它停在路边,那种庞大车身带来的气场是非常足的,看起来就显得很大气、很上档次。
它的前脸设计也极具冲击力,一个尺寸非常夸张的进气格栅几乎占据了整个车头,无论你选择的是运动风格的网状格栅,还是稳重风格的横条格栅,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种设计让它和同门的凯美瑞一下子就拉开了差距,显得更加成熟和商务。
可以说,在十几万这个价位里,如果想买一台能撑得起场面的合资轿车,亚洲龙在“面子”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选择。
进入车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间真的很大。
它的轴距有2870毫米,这个数据直接转化为了宽敞的后排乘坐体验。
身高一米八左右的成年人坐在后排,腿部前面还能有两拳多的空余,跷二郎腿都没有问题,头顶的空间也足够,长时间乘坐不会觉得压抑。
这对家庭用户来说,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
不过,亚洲龙的内饰设计也是它争议最大的地方。
它的中控台造型虽然很有设计感,是一个不对称的Y字形,但中间那块12.3英寸的屏幕,看起来总觉得有点突兀,像是后来硬加上去的一样,跟现在国产车那种一体式大屏、充满科技感的座舱相比,确实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了。
当然,丰田也有自己的考虑,比如它保留了大量的空调、音量等功能的实体按键,开车的时候盲操作非常方便,这一点比什么功能都集成在屏幕里要安全得多。
而且车内的用料也比较扎实,手能摸到的地方大多是软性材质,做工也保持了丰田一贯的严谨水准。
最后,我们来谈谈亚洲龙最核心的优势,那就是它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它的双擎混合动力版本。
这套系统可以说是丰田的看家本领。
以2.0L双擎混动车型为例,它的WLTC百公里综合油耗官方数据低至4.31升。
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油价来算,开一公里花费还不到四毛钱,加满一箱油,跑一千公里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在油价越来越贵的今天,这样一个省油的特性,对于每天需要开车通勤的普通家庭来说,能省下很大一笔开销。
而且,丰田的这套混动系统经过了市场多年的检验,以平顺、安静和极高的可靠性著称,开起来非常舒服省心,还只需要加92号汽油,进一步降低了用车成本。
在新能源车充电还不像加油那么方便的当下,亚洲龙的这种超低油耗的混动方案,可以说是一个既享受了低成本,又没有续航焦虑的完美平衡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