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车圈儿的“内卷”都卷出新高度了。
智己L6这波操作,直接来了个“起步即巅峰”。
20万出点头,给你梭哈了激光雷达、800V快充,甚至还整了个后轮转向。
听着就跟把豪华车型的配置单给扒下来了似的。
订单眼瞅着破3万,快马加鞭要交付,看来各位老铁对这种“增量不加价”的玩法,那是相当给面儿。
但咱也不能光瞅着热闹啊。这“起步即巅峰”的背后,没准儿还藏着些许玄机。
先说说这个“灵蜥底盘”。
听着挺唬人,说白了就是让车更溜、更舒坦。
官方宣称能熨平颠簸,按住车身跳动。
这话听着倍儿带劲,但实际开起来咋样,还得打个问号。
毕竟,车这东西,不单看参数,还得看调教。
就跟做饭一样,食材再精,厨子不给力,也瞎菜。
再说这后轮转向。
这玩意儿在金贵车上常见,能让车掉头半径更小,泊车更省事儿。
但问题是,有多少人真稀罕这么小的掉头半径?
寻常城市马路,一把轮儿的事儿,除非你天天往犄角旮旯里钻,不然这功能一年也用不了几回。
当然,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只是这性价比嘛,得咂摸咂摸。
还有一个地儿值得说道说道,就是智己L6的订价盘算。
20大几万,这价位直接杀进了红海市场。
既是应战,也是机会。
应战在于,这个价位的车海了去了,比亚迪、特斯拉、小鹏、蔚来,都不是善茬儿。
机会在于,要是智己L6真能把配置和体验都支棱起来,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甚至从别人碗里抢肉吃。
不过,咱也得换个角度瞅瞅。
车企死磕配置,对消费者来说当然喜闻乐见,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不是一种康庄大道?
一味儿堆料,会不会把利润给挤没了,影响车企的研发投入?
这些都得盘算盘算。
说到底,只有行业生态健健康康的,才能给咱老百姓带来更好的东西。
与坊间认知相左的是,车圈儿的价格战,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挥泪甩卖”。
它背后牵扯到供应链、技术研发、品牌调性等一揽子复杂因素。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锅甩给“市场竞争激烈”时,是否忽略了更深一层的行业结构性问题?
更逗的是,智己L6这次主打的“智能”,也挺耐人寻味。
啥AI管家、雨夜模式,听着怪炫酷的。
但智能汽车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很多所谓的智能功能,要么是吃灰,要么是体验稀烂,最后成了摆设。
所以,智己L6的智能体验到底能不能打,还得等用户实测之后才能盖棺定论。
绕回最初的话题,智己L6的“起步即巅峰”,到底是重新定义了智能电车的价值标杆,还是仅仅是场营销噱头?
我觉得,这取决于你怎么理解“价值”二字。
你要是看重配置,那智己L6绝对是超值之选。
但要是你更在意牌子、操控、皮实耐用等要素,那可能还得再溜达溜达。
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高配低价,戳中了当下消费者对性价比的痒点。
但放长线来看,我们也得寻思,这种“填鸭式”玩法是否能够善始善终,以及它对整个车圈的影响几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