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天天吃瓜,好家伙,今天瓜吃到“本尊”身上来了。
西瓜里的奔驰标?
先上个“大瓜”,百年汽车品牌logo灵感竟来源于西瓜果肉!
这个现象相信大多数吃过西瓜的人都注意过,其实这个类似于“奔驰标”的形状来自于葫芦科植物的三心皮胎座。
众所周知,植物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其中每个结构都有相对应的功能,心皮承担的任务可以理解为保镖,在开花的时候会演化成花柱,结果的时候则会把胚珠包裹起来进行保护。
比如我们常见的豌豆荚、蚕豆荚都属于心皮结构,只不过是单心皮。
但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属于瓠(hu)果(假果),由三个心皮带有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和花托共同组成。
随着子房的发育,子房壁进一步发育成果皮,其中内果皮和中果皮就是我们吃剩下的西瓜皮白色部分,外果皮和花托则成了最外层绿色的瓜皮。而我们主要食用的果肉实际来源于胎座。
在果实成熟后,胎座之间的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最后只留下了坚挺的心皮结构,就变成了类似“奔驰标”三菱形图案。
“8424”,谁的最爱?
西瓜原产于非洲大陆,最早由埃及人培育野生西瓜而来,随后逐渐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公元四五世纪时,从西域传入中国。
虽然人类驯服了野生西瓜,但也只是让它变得不苦了,吃起来寡淡无味,并不像现在的西瓜一口下去满口清甜,中间的果肉也并非充满红色果肉,由于缺少番茄红素大部分都是白色胎盘。
直到近两三百年来人类对西瓜不断地育种选优才让西瓜慢慢变“心”、变甜,而中国培育出最早的良种瓜就是“早佳8424”西瓜。
说起“8424”西瓜,就绕不开上海南汇区。早在解放前,南汇农村便开始种植西瓜,有本地厚皮西瓜、平湖西瓜等品种。但受限于沿海土地和气候的原因,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所以基本上以本地供应为主。
但长期这样下去,当地瓜农种植西瓜的干劲越来越弱,于是品种的改良换代迫在眉睫。当时,瓜果品种最好的地区莫过于天山脚下的新疆,于是南汇农技人员从新疆引入了瓜皮薄、糖度高、水分多的伊选西瓜。
但这瓜好是好,就是不好运,因为瓜皮实在太薄、太脆,运输途中稍有磕碰可能直接对半裂开,甚至有瓜农从田里摘回家,瓜就已经破了,这还咋卖?

破了,但又没完全破
直到198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育种专家吴明珠教授用“伊选”为母本,在几十组试验配比组合中,培育出了第一代杂交特优早熟良种,其中第24组表现最为出色,因此也被称为“早佳8424”。
随后,上海市农业局从新疆农科院引进该品种,并在南汇三墩、东海、书院、六灶等地试种。结果发现,“8424”西瓜既保留了伊选西瓜皮薄汁多、鲜甜可口的优势,还不会像伊选那样碰两下就上演“爆衣”戏码。

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8424”西瓜成为了南方多地主要种植品种。不过经测试,南汇地区种出来的西瓜糖度比其他地区都要高,口感也更好,一举成为了上海本地的“西瓜头牌”。

即便放到现在,“8424”西瓜依旧是上海人最喜欢的西瓜品种,而上海的吃瓜群众也非常给力,在全国各省市五一吃瓜的城市中,上海人吃瓜比例占全国的18.9%,并一举蝉联了两届全国吃瓜冠军。
资料来源:
中国百科网
微博@冷知识bot
知乎@赵泠
知乎@虾说
图片来源于:Google、bing、baidu图片
更新时间:每周一、三、五
我们旨在分享优质文章、原创作品,与您共同学习成长
本文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署名或删除
如对本文有所意见或发现错误欢迎指正
原标题:《吃瓜吃到本尊了,西瓜里居然藏着“奔驰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