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这事儿本来挺小的,但网友们一来劲,挖来挖去,结果一场生活中的小摩擦,竟然硬生生登上了热搜榜。
事情发在7月16号下午,地点在山东济南的一条宽阔大马路上。小潘骑着自己心爱摩托车,正直直往前开,离红绿灯差不多还有200米远。突然,一辆黑色沃尔沃SUV从左前方突然靠了过来。
老司机都懂,摩托和汽车开车感觉不一样。车子有挡风玻璃,踩刹车四个轮子稳稳的,紧急刹车感觉比较“安全”,心理负担小点。摩托车骑手就不一样了,头顶风,车子没有那么稳,一紧张心里就炸了,这就容易急躁。
这正是小潘炸毛的主因。他一边躲着那辆靠过来的SUV,一边按喇叭示意。要是前面是绿灯,可能大家就分开走了。但偏偏遇到红灯,小潘心里的火就没消下去。
他把头伸出摩托车头盔,冲着司机指着大喊:“你这开车的怕不是没见过引导线吧?”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憋着一肚子不爽,觉得对方开车太随意了。
可车主也是个老男人,被一个年轻小伙子指着鼻子骂,心里实在难受。气不打一处来,他立马打方向,把车子斜停到了小潘的摩托前面。
车主下车了,气呼呼地冲过去,嘴里不客气地说:“你想干再说话小心我动手!”这气势一下把小潘吓住了,他赶紧说了声:“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谁知道车主越发火辣,不但没消气,还凶凶地骂了几句不干净的话。然后车主扬长而去,留下小潘愣在那里。
回到家小潘还是觉得不服气,把行车记录仪里的视频发到了摩托车友群。群里兄弟们一纷纷给他撑腰,接着视频迅速传到网上,引爆了网友的热情。
大家都盯上了那个黑色SUV司机,开始扒他的背景。有人看到他穿的衣服上有“中联重科”的标志,就跑去官网问这人是不是公司员工。
中联重科发现风头上来,赶紧声明那个司机跟公司没关系,不是员工。网友们还是不放过,继续翻照片对比,发现照片里人的长相和视频里司机不太一样。
后来媒体介入,司机李先生的身份亮了出来。他不是中联重科员工,只是之前跟他们有过业务往来,衣服是老东西。小潘也报警了,李先生受到了一定处罚,事情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想法说开了,李先生当时那样靠近小潘摩托,是故意的还是没注意,估计只有他清楚。但我觉得他有可能没看见小潘,因为他是往左边挪,两条车道外面的情况,没有摩托车刚好在后视镜盲区。
更关键是,小潘骑的速度明显比李先生开车快,李先生可能根本没反应过来后边有辆摩托车飞着过来。
这矛盾是躲不过去的。李先生说话确实不地道,罚点款也值。可这场争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关键其实在小潘这边。
年轻人骑摩托,就是为了享受乐趣,马路是大家的公共地,难免摩擦。但如果小潘那时候不那么固执,没冲着司机指指点点,大家过了红灯该咋咋,而不是硬拽着不放,这事儿很可能一晃就过去了。
小潘爆火爆气,指责李先生确实是心里憋着。不过李先生开车靠过来这一事实永远改不了。热脸去贴冷屁股,只会让事情越闹越大。
万一对面真不是脾气好的人,打起来小潘吃亏还大。虽然这次李先生受罚,但如果他心里记仇,可能给小潘后面带来麻烦。
再说了,要是小潘把这种“赢”惯了,未来路上可能经常撕破脸。即便赢了,代价到底值不值呢?
走到这儿,我觉得网友蹭热点没啥不好,热闹一把,人活着就爱看热闹。关键是我们得清醒点,这种事别瞎带节奏,只看事实,公平分析,才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看文章的朋友。
大家说是不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