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张最近在小区车库遇见我,手里拿着新款楼兰的钥匙直叹气:"当年花四十多万买的顶配,现在新车跌到二十多万,这车咋就跟股票似的越捂越亏呢?"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楼兰车主抱怨了。要说这台挂着日产徽标的SUV,故事比电视剧还跌宕起伏——明明换上了V6大心脏和9AT变速箱,怎么就被隔壁的汉兰达按在地上摩擦?
一、定价迷局:一步错步步错
还记得十年前第一批楼兰车主提车的场景吗?展厅里镀铬装饰闪耀如铠甲,真皮座椅散发着新车的香气,但36.58万的起售价直接把看热闹的大爷大妈吓退三步。当时汉兰达顶配才卖42万,楼兰硬生生把自己定位成"轻奢艺术品"。结果呢?三年下来全国才卖了不到五千台,4S店的库存车积满灰尘,销售经理急得直拍大腿。
日产总部这时候才如梦初醒,2015年改款时直接把价格拦腰斩到23.88万起。可市场早被汉兰达抢了先机——人家月销七千台的时候,楼兰每月只能卖出百来台。就像超市里打折的临期食品,越降价越没人要,这价格战打得连自家销售都懵圈。
二、动力系统的挣扎之路
要说楼兰的技术储备,那可是藏着黑科技的。早期那台3.5L V6发动机能输出265马力,比当时汉兰达的2.7L四缸机猛得多。可日产偏偏给它配了个CVT变速箱,就像让举重运动员穿高跟鞋跑步——动力憋着使不出劲儿。去年我在厦门试驾老款楼兰,高速超车时发动机嗷嗷叫,变速箱却像在打太极,急得副驾的媒体老师直喊"给油啊!"
去年换代总算换上英菲尼迪同款的2.0T+9AT组合,241马力配上四驱系统,实测加速比汉兰达快半秒。但消费者早被之前的"CVT恐惧症"吓怕了,就像被热水烫过的猫见着水盆都躲着走。反观汉兰达,人家2.0T+8AT组合十年如一日稳如老狗,车主群里天天晒油耗截图,这信任度可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三、空间魔术与配置博弈
新款楼兰其实藏着不少小心思。车长4米9比汉兰达多出42毫米,后排能轻松塞下三个200斤的山东大汉。去年冬天带全家去滑雪,后备箱塞了四个登机箱外加三套雪具,丈母娘在后排翘着二郎腿直夸"这大沙发真得劲"。可消费者看参数只认轴距,汉兰达2850mm的数据往那一摆,楼兰2830mm立马矮人半头。
配置上日产倒是诚意十足。全系标配10气囊+L2辅助驾驶,入门款就给BOSE音响,比汉兰达的"毛坯房"厚道多了。上周陪朋友去提车,销售小哥现场演示座椅通风,三档风力吹得试驾大叔直喊"得劲"。但汉兰达车主根本不吃这套,人家就认准丰田标——去年汉兰达碰撞测试拿全优的成绩,在家长群里传得像护身符。
四、改款后的绝地反击
今年3月见到新款楼兰实车时,我真被惊到了。分体式大灯像未来战士的眼睛,21寸轮毂配上溜背造型,停车场里比卡宴还抢镜。内饰双联屏支持CarPlay无线连接,64色氛围灯能跟着音乐节奏变色,副驾小姐姐上车就忙着自拍发朋友圈。
最惊喜的是动力调校。9AT变速箱终于不再思考人生,青岛试驾时切到运动模式,降档干脆得像快刀切西瓜。四驱系统带着我们爬崂山碎石坡,轮胎抓着地面稳稳当当,比汉兰达那种"电子限滑打滑"的尴尬强太多。同行的媒体老师连连点头:"这回日产总算开窍了。"
五、黎明前的黑暗与曙光
现在走进日产4S店,会发现楼兰的展位悄悄挪到了C位。销售话术也变了,不再念叨"移动大沙发",而是重点讲解五年质保和置换补贴。上个月广州车展,亲眼看见厂家领导拉着汉兰达车主做对比体验,这架势像极了备考的学霸偷师竞争对手。
其实消费者要的很简单——靠谱的质量、合适的价格、贴心的服务。新款楼兰把起售价定在25万区间,比汉兰达便宜近三万,还送五年十次保养。上周陪老张去置换,旧车折了八万,新车落地才花十七万,把他乐得非要请我吃烤全羊。
看着展厅里崭新的楼兰,突然想起日产工程师说的话:"我们不是在追赶对手,是在超越自己。"或许不久的将来,停车场里并排停着的不仅是汉兰达和楼兰,更是两个时代较量的见证。毕竟在这个新能源当道的年代,还能坚持把燃油车做到极致的,都值得敬一杯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