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起亚全新奕跑(国内叫奕跑、KX1)正式上市了。
这消息一出来,市场反应两极化:有人喊"韩系车还敢回来卷?",也有人质疑"配置真的升级了吗?"
要知道,这可是2025年年底冲销量最关键的时候,起亚直接甩出"全新配色加实用配置升级"的方案。
新奕跑定价7.98到8.38万元,明确对标国产8万级小型SUV。
当时很多人嘀咕:"韩系车不是早怂了吗?咋突然又支棱起来了?"
关键是,这次改款到底能不能抢到市场份额?
咱今天就来扒扒起亚奕跑这条老将能否在国产品牌的围堵中找到生存空间。
第一部分:2025年11月1日上市的新奕跑,到底改了哪些地方?
先敲黑板划重点:2025年11月1日正式上市的2026款起亚奕跑,官方售价7.98到8.38万元。
这次升级集中在"外观配色、内饰氛围、配置升级"三大块。
需要坦诚地说,这不是什么"整容级"换代,而是一次"年度改款",主要变化集中在配色和实用配置上。
谈到外观变化,起亚这次做得还是挺用心的。
新车新增了"天霜蓝"外观配色,看起来清爽舒服,特别能戳中年轻人的心。
同时提供透明白、胭脂红等多种单色车身选择。
从设计角度看,2026款采用了L形前灯加上黑色封闭前脸,比老款看起来更现代、更有质感。
后部也是L形尾灯设计,整体风格保持统一,有一种设计上的整体感。
轮毂配置方面,全系标配16英寸铝合金轮毂,如果想要更运动的外观,GT-Line版可以选装17英寸轮毂。
内饰这块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地方。
中控屏幕配备的是8英寸触控屏,内置系统支持CarPlay、CarLife这些主流手机互联功能。
说实话,8英寸屏幕对标同价位来说已经是标配水平,不要期待什么10.25英寸那种高端体验。
座椅材质用的是仿皮座椅,虽然不是真皮,但坐起来也还不错,尤其是天窗款还增加了前排侧气囊保护。
这次新增的灰色内饰配色确实提升了整体档次感,现在一共有灰、黑、黄黑、橙黑四种内饰风格可选。
配置升级这块要说清楚,因为很多人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
基础版本那个7.98万的,配备了倒车影像、胎压监测、后驻车雷达这些安全配置,都是全系标配的。
但这个入门版本没有定速巡航功能,这是个遗憾。
如果想要定速巡航,必须选天窗款那个8.38万的版本。
天窗款在基础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天窗、外后视镜加热、定速巡航、自动空调这些配置。
所以说,配置升级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大手笔地堆料。
很多网上的信息说新奕跑有全景天窗、L2驾驶辅助、APP远程控制这些配置,说实话这都是虚构的。
这些高端功能根本没有出现在官方配置表里。
这一点很关键,消费者选车的时候一定要看官方配置,不要被网上的吹捧信息所误导。
第二部分:起亚为什么要这样改?
要理解起亚为什么这样改,先得看看这个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4年起亚奕跑的月销量跌到了几百台,曾经这款车月销能破5000。
而国产竞品像吉利缤越、长安CS35 PLUS这些,却稳定在5000台以上的销量。
这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不再为"韩系品牌"买单,而是实实在在地看重"配置加颜值加性价比"三位一体。
8万级小型SUV市场已经成了红海,国产车已经把性价比卷到了极致。
在这样的环境下,起亚面临的是一个严峻的选择:是继续高端化定位,还是向下兼容市场?
起亚选择了后者,明确放弃了"高配置堆料"的差异化道路,转向"务实配置加新配色"的实用路线。
从产品策略看,新增的天霜蓝配色加灰色内饰,这看似很小的改动,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决策。
配色升级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差异化手段。
消费者对新配色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这能帮助起亚在视觉层面跟竞品形成区隔。
同时,全系标配倒车影像和胎压监测,这针对的是新手司机群体的实际痛点。
年轻首购消费者最害怕什么?害怕停车刮蹭,害怕爆胎。
倒车影像和胎压监测就直接消除了这两个恐惧。
这种"卡脖子功能"的配置方式,比盲目堆高端配置更聪明。
定价策略也很有意思。
7.98到8.38万元这个价格带,起亚明确定位在"8万级市场"而非"10万级市场"。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跟本田XR-V(11.99万起)、缤智(12.29万起)这些日系车直接对标。
因为那个价位段,起亚根本竞争不过日系的品牌力和保值率。
不如老老实实做好8万级,集中力量对标国产车型。
1.4L自然吸气加CVT的动力组合,官方WLTC综合油耗6.13升每百公里。
说实话这不是什么强劲的动力,但省油省心,故障率低,这是自然吸气加CVT的天然优势。
很多老车主都知道,自然吸气发动机和CVT变速箱的搭配,就是稳定性和经济性的代名词。
起亚在华的售后网络也在增强。
根据公开信息,起亚在中国大约有517家4S店规模的服务网络。
虽然不如大众、丰田那样密集,但覆盖主要城市基本没问题。
零配件供应也已经非常稳定,维修成本在行业中等水平。
新手消费者不用担心"修车难"这个问题。
这步棋的本质是什么?
是起亚从"我要跟日系品牌拼高端"转变为"我要在国产车堆里找活路"。
从这个角度看,起亚的策略调整是理性和务实的,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
第三部分:奕跑这次升级,能在8万级市场站稳脚跟吗?
要判断奕跑能不能在8万级市场站稳脚跟,得先看看这个价位段有哪些真正的竞争对手。
长安CS35 PLUS的价格区间是6.99到10.99万元,空间更大但质感确实一般。
吉利缤越的价格是6.68到10.38万元,动力用的是1.5T更强,但颜值分化比较大。
本田XR-V起价11.99万,缤智起价12.29万,这两个完全不在一个价位。
在8万元这个档位,奕跑的优势在哪里?
新增的天霜蓝配色确实能抓住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这个颜色在同价位对手里很少见,能形成一定的视觉吸引力。
8英寸屏幕加CarPlay、CarLife等功能,基本满足日常用车对互联的需求。
全系标配倒车影像加胎压监测,这对新手来说就是定心丸。
1.4L自然吸气发动机加CVT,可靠性有口碑基础,很多老款奕跑车主都在用这套动力。
但劣势也很明显。
配置上限较低,没有全景天窗、没有驾驶辅助系统、没有手机APP远程控制。
这些在10万级以上的车里都是标配,8万级市场的消费者看到其他车有这些,多少会心里有疙瘩。
动力确实偏弱。
最大功率100马力,峰值扭矩132.4牛米,跟1.5T的缤越比起来弱得多。
韩系车的品牌力在这几年下滑得很厉害,二手保值率仍然是个软肋。
有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奕跑的老款车型曾经在2018到2020年间,月销能破5000台。
但2024年月销跌到了几百台。
这种落差说明,消费者对韩系车的热情确实冷了下来。
新款奕跑想要重新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不是靠一次改款就能做到的。
从市场预测角度看,如果新款奕跑能月销破3000台,那就算是一个成功的止血。
能上5000台就算翻身了。
但想挑战缤越和CS35 PLUS的销量地位,现实来说可能性不大。
这次改款更多是"活着",而不是"翻身"。
第四部分:网友的关键疑问逐一解答
很多想买奕跑的网友都在问:韩系车保值率真的这么差吗?
答案是肯定的,韩系车的3年保值率确实比日系低。
但这个问题对8万级代步车消费者来说,没有那么致命。
因为消费者买8万的车,本来就是冲着实用性去的,不是为了保值率。
开个3到5年卖二手,贬值2到3万块钱,对首购群体来说还能接受。
还有人问:1.4L动力够用吗?会不会很肉?
实话实说,城市通勤完全够。
早晚高峰堵车,走走停停,1.4L排量足以应付。
偶尔跑高速也行,只是加速没那么快,但稳定性很好。
官方WLTC综合油耗6.13升每百公里,实际综合路况大概6到7升。
如果你追求推背感和快感,1.5T的缤越是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你更看重省油和平顺性,奕跑这个动力组合值得考虑。
问题三:为什么定速巡航只有高配有?
这是成本控制的表现。
入门版7.98万这个价位,起亚砍掉了定速巡航,但加了倒车影像和胎压监测。
因为新手更急需倒车影像来避免刮蹭,急需胎压监测来监测轮胎安全。
定速巡律虽然在长途驾驶中有用,但对日常代步不是必需的。
这种配置取舍的逻辑是合理的。
问题四:8英寸屏能用吗?
能用,而且对同价位来说已经是主流配置。
不要期待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CarPlay和CarLife就够了。
这个屏幕能装下高德地图、网易云音乐,能接打电话,就足够了。
问题五:起亚4S店网络怎么样?
起亚在中国大约有517家左右的服务网点规模。
虽然不如大众密集,但在一二线城市覆盖基本没问题。
零配件供应非常稳定,因为起亚在华已经有20多年的经营历史。
维修成本在行业中等水平,不会被黑店坑。
很多社区维修店也能修韩系车,这降低了消费者的维修成本。
结语:起亚这步棋是理性退守,不是王者归来
从奕跑这次改款就能看出:韩系车放弃了"高配置对标"的野心,转向"性价比防守"的保守策略。
新增天霜蓝配色确实抓眼球,但核心配置升级幅度有限。
官方价格7.98到8.38万,官方WLTC油耗6.13升每百公里,标配8英寸屏幕和倒车影像。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起亚放弃了跟国产车争"高端"的梦想,转而做好"经济实用"的代步工具。
这个选择本身没有什么不对,因为8万级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红海。
只要产品足够稳定、配置足够实用、价格足够亲民,就有消费者愿意买单。
如果你的预算严格限制在8万以内,奕跑的新配色加全系倒车影像,加上1.4L自然吸气的省油特性,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你不会买到多么高端的体验,但也不会被坑。
这个产品就是把实用做到位,把质量做到位,然后用相对便宜的价格卖给你。
但如果你的预算能向上浮动到10万以上,我的建议是再多看看其他选择。
吉利缤越的1.5T动力强,长安CS35 PLUS的空间大,本田XR-V虽然贵但品牌力强。
这些车型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值得对比。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话。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那种"买韩系车显得高级"的年代了。
消费者已经成熟到只看产品本身,不看品牌光环。
起亚奕跑这一步理性的退守,说明它已经认清了现实。
这个改款不是奕跑的翻身,而是奕跑的自救。
能不能自救成功,还得看市场的反应。
现在就只能等11月下旬的销量数据来说话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