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裸车价不是全部:警惕“低价高总价”套路
剖析4S店常见价格陷阱:销售通过压低裸车价吸引客户,却在购置税、保险、上牌费等附加费用中找补利润。强调必须要求销售逐项列清所有费用,对比落地总价而非单一价格,避免“前面让利,后面翻倍赚回”的套路。
合同细节定成败:从车型配置到赔偿条款
核心条款必须白纸黑字:
1.车辆信息:车型、配置、车架号需精确到具体数字,防止交付“减配车”或库存车;
2.时间与责任:交车日期精确到日,延期需明确违约金或补偿方案;
3.赠品落实:行车记录仪、保养券等口头承诺必须写入合同,注明品牌型号,避免劣质替代。
贷款与新能源的“甜蜜陷阱”
揭露金融方案和新能源服务的隐藏成本:
零利息贷款可能伴随高额手续费,实际利率远超宣传;
新能源车需确认充电桩是否免费安装,避免后期支付数千元额外费用。结合案例说明如何通过合同条款规避风险。
验车与交付:最后一道防线
提车前必查清单:
1.外观与内饰:漆面、缝隙、轮胎胎毛、电子设备功能测试;
2.机械状态:发动机冷启动异响、底盘漏油痕迹、里程表≤50公里;
3.随车文件:合格证、一致性证书、三包凭证缺一不可。
理性消费,主动维权
总结核心观点:价格透明化、合同精细化、验车标准化是避坑关键。鼓励消费者留存沟通记录,遇纠纷及时通过12315或法律途径维权,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