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尤其是想换个新能源车的,估计很多人头都大了。
市场上的车实在是太多,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说法,看得人眼花缭乱。
特别是在十万到十五万这个价格区间,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什么比亚迪、深蓝、埃安,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角色。
可就在这么激烈的竞争里,有一款车却像个“搅局者”一样冒了出来,它就是零跑B10。
不少老司机,就是那种开了七八年合资油车,对车有点自己门道的人,在试了一圈热门车之后,最后竟然选了它。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零跑B10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从这么多强手里抢走客户?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看看这车到底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咱们老百姓买东西,最看重的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划不划算,性价比高不高。
零跑B10最能打动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
你听听它顶配车型的配置单:车顶上那个小鼓包是激光雷达,这可是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的关键硬件,一般都装在二十多万甚至更贵的车上;车机里用的是高通8295芯片,这芯片就相当于汽车的“大脑”,反应速度快,屏幕操作起来就跟咱们用最新的智能手机一样流畅,不卡顿;还有将近600公리의续航里程,再加上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终身质保的承诺。
把这些东西单独拎出来,任何一项都挺有分量,现在零跑把它们全打包在一起,顶配价格却定在了十二万多。
这就好比你去家电市场,本来只想买个大彩电,结果老板说,同样的钱,我再送你一台对开门冰箱和一台滚筒洗衣机,还给你终身保修。
这种诱惑力,对于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来说,确实很难拒绝。
这个终身质保的政策尤其关键,它直接打消了很多人对电车最大的顾虑——后期维修成本。
电池万一衰减快了怎么办?
电机坏了修一下得多少钱?
零跑直接告诉你,只要你是第一任车主,车子不是用来跑营运的,这些核心大件出了问题,我们负责到底。
这颗定心丸,让车主心里踏实多了,敢放心大胆地去享受电车带来的便利。
当然,光有配置还不行,车子终究是拿来开的。
零跑B10的动力表现也挺有意思,它给了你两种选择。
如果你平时主要就在市区里上下班代步,追求平顺省电,那132千瓦的电机足够了,百公里加速9秒多,开起来不急不躁,非常舒服。
但如果你对动力有点小要求,喜欢偶尔体验一下推背感,那160千瓦的版本绝对能满足你,百公里加速6.8秒,这个成绩在马路上已经能秒掉大部分家用车了,红绿灯起步或者高速上超车,都能给你十足的信心。
而且它的动力系统用了一种叫“七合一油冷电驱”的技术,简单理解就是把很多零件集成化了,效率更高,也更稳定。
你踩下电门的指令能更快地传递到轮子上,开起来感觉车子特别跟脚,人车合一的感觉更强。
再说说续航和充电这个电车用户最关心的问题。
零跑B10提供了510公里和600公里两种续航版本,这个数据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应付日常通勤和周末短途出游是绰绰有余了。
真正让人惊喜的是它的快充速度。
官方说从30%充到80%只需要20分钟左右,很多车主实测下来,用120千瓦的快充桩,时间也差不太多。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跑长途进服务区,上个洗手间,买瓶水,喝杯咖啡的工夫,车子就能补上两百多公里的实际续航。
以前那种在充电桩旁边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的里程焦虑,在这台车上基本就不存在了。
而且它充电很“老实”,不会像有些车那样,电量充到一半就开始降低功率拖时间,它的充电速度一直都比较稳定。
买车还送一个7千瓦的家用充电桩,晚上回家车一停,枪一插,第二天早上又是满电出发,用车成本比油车低了不知道多少。
充电口设计在车身右后侧,这个小细节也值得一夸,不管你是倒车入库还是直接开进去,插拔充电枪都很方便,不用因为车位窄而绕着车走一圈。
一台车开起来的质感好不好,底盘起着决定性作用。
零跑B10的底盘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非常“整”,很有高级感。
这主要得益于它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咱们可以通俗地理解成,以前的车,车身和电池是分开的,电池就像一个大箱子,后来才装到车底盘上;而CTC技术是把电池的上盖直接做成了车厢的底板,电池和车身完全融为了一体。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车身刚性变得特别强,官方数据是36000牛米/度,这个数字很多二十多万的合资SUV都比不上。
反映到实际驾驶中,就是你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的时候,会感觉整个车身像一个整体,非常紧致、扎实,完全没有那种松松散散的廉价感。
悬挂的调校明显是偏向舒适的,路面上的细碎震动被过滤得很干净,保证了日常行驶的舒适性。
同时它在处理连续的起伏路面时也很老道,车身不会像船一样晃来晃去,基本就是一次压缩回弹就迅速恢复平稳,这种“一次过”的干脆劲儿,能大大提升长途驾驶的舒适度。
坐进车内,那种“这车不止十万块”的感觉会更强烈。
整个内饰设计走的是简洁明亮的居家风格,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科技风,让人感觉很放松。
中控台上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了14.6英寸的大屏幕里,但零跑很聪明地保留了空调风量、温度这些常用功能的快捷触控按键,不用每次都到屏幕里去找,这一点比特斯拉那种什么都要进菜单的设计要人性化得多。
用料也挺厚道,手能摸到的地方,很多都是软的搪塑材料,中间还点缀了哑光的金属饰条,营造出的质感在这个价位里绝对是上乘水平。
方向盘是平底的,握感很饱满,上面的多功能按键布局也很合理,上手没什么难度。
车机系统除了自带的功能,还支持华为HiCar和Carlink投屏,基本上覆盖了市面上主流的手机品牌。
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很方便地把手机上的导航、音乐等应用直接投到车机大屏上使用,非常方便。
最后要说的,就是这台车最大的亮点之一——空间。
它的轴距有2735毫米,在紧凑型SUV里算是不错的,但它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做得极其出色。
一个身高一米七六的成年人坐在后排,腿部空间非常宽裕,头部也还有将近两拳的距离,完全不觉得压抑。
最绝的是,它的前排座椅可以完全放平,和后排连起来,瞬间就能在车里变出一张“双人床”。
这个功能对于喜欢自驾游,或者需要在单位午休的朋友来说,简直太实用了。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体现了它的用心,比如后排空调出风口下面,专门设计了一个可以放抽纸的储物格,还带了一个开口,平时抽纸就不会在车里到处乱飞了。
正是这些从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出发的设计,让这台车感觉不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更像一个贴心的生活伙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