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

最近后台总有人发些“法拍房”、“法拍车”的链接给我,问能不能“捡漏”。

巧了,这两天又看到一则甘肃那边集中拍卖一批资产的消息,从七千块的比亚迪小车,到几百万的酒店,琳琅满目,颇有种大甩卖的既视感。

我看到那个7018元起拍的比亚迪,第一反应也是有点心动,毕竟现在一辆像样点的电动自行车也得三四千了。

但脑子里的算盘马上就响了起来,这事儿得捋捋,不能光看贼吃肉,忘了贼挨打。

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有驾

我们来算三笔账。

第一笔,是“金钱账”。

7018元是起拍价,不是成交价。

司法拍卖这东西,信息相对公开,真要是“馅饼砸脸”的好事,大概率轮不到屏幕前的你我。

肯定会有一帮以此为生的人,我们俗称“法拍黄牛”,他们对标的物的估值、对竞拍流程的熟悉、对人性的拿捏,都远超普通人。

一轮加价下来,最终成交价往往会向市场价靠拢,但又会保留一点折扣空间,这是留给买家的“情绪价值”。

所以,指望用一个离谱的低价买到,基本是抖机levelling。

这还没算上你可能要付出的税费、过户费,以及车辆本身可能存在的罚款、违章、甚至找不到车的风险。

所有这些加起来,最后省下的钱,可能还不够你为这事儿操的心多。

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有驾

第二笔,是“情绪账”。

你得想,这些资产为什么会被拍卖?

背后都是一个个不太体面的故事。

个人债务违约,企业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

你买下的这辆车,它的前主人可能正焦头烂-额;你盘下的那间商铺,可能刚刚埋葬了一个老板的创业梦。

这不是说道义有亏,商业世界,买定离手,合法合规。

但你必须意识到,你接手的是一个“有故事”的资产。

这种资产,往往带着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坑”。

车辆有没有出过大事故?

房子有没有长期租约或者被占用的问题?

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有驾

酒店的设备是不是早就到了报废年限?

这些都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尽职调查,这个过程充满了“班味”,枯燥、繁琐,且结果未知。

你为了省三五万块钱,搭进去几个月的安生日子,这笔情绪账,划不来。

第三笔,是“机会成本账”。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值博率”。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时间和精力是最宝贵的资源。

你花一个月研究法拍规则,跑断腿看样,最后可能就为了省下万儿八千。

但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提升主业技能、或者哪怕是多跑跑网约车上,收益可能都比这个要高,而且确定性强得多。

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更是如此,那几百万的酒店资产,看起来很诱人,但接手一个经营不善的烂摊子,和用同样多的钱去买入一个标准化、流动性好的核心资产(比如一线城市的房产或者某个指数基金),哪个是更优解?

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有驾

这账不难算。

所以,我一般不看这类信息。

不是说里面完全没有机会,而是对于不以此为专业的人来说,辨别机会的成本太高,踩坑的概率太大。

聊完“捡漏”这个微观层面的事,我们再把视角拉高一点,看看这批拍卖资产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宏观信号。

司法拍卖的资产,可以看作是经济活动的“滞后指标”。

它不是预测未来的水晶球,而是反映过去的后视镜。

一辆车、一套房、一家酒店,从它所属的主体出现财务困难,到走完所有法律程序最终被摆上货架,通常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当我们看到法拍资产数量在增加,品类从个人消费品(车、房)扩展到生产资料(重型卡车、商业地产、酒店设备)时,这面“后视镜”里究竟映照出了什么?

它映照出的是一个信贷周期的尾声。

过去十几年,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信-贷扩张周期。

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有驾

水大鱼大,很多人和企业都习惯了高杠杆运营。

买房加杠杆,炒股加杠杆,创业更是把杠杆加到天上。

在经济上行期,资产价格上涨,企业营收增长,高杠杆意味着高回报,大家都在“坐电梯”。

但当潮水退去,经济增速放缓,资产价格不再高歌猛进,高杠杆就变成了催命符。

利息是刚性的,它不会因为你今年的生意不好就减少。

收入下滑,但债务成本不变,现金流自然就断了。

现金流一断,为了活下去,只能变卖资产。

但非核心资产卖完,核心资产也得摆上货架。

当整个市场都缺钱的时候,想快速变现,就只能打折,甚至骨折。

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有驾

实在卖不掉,或者债务关系复杂,最终就只能走向被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的道路,沦为司法拍卖的标的物。

你看拍卖清单里那几辆重型卡车,还有那个打包出售的宾馆设备,这些都是典型的生产资料。

它们不会因为个人消费欲望而被购买,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搞钱”。

当这些东西被大量、廉价地甩卖时,说明持有这些资产来“搞钱”的这门生意,已经不划算了,甚至亏本了。

这是一个比个人房贷断供更值得警惕的信号,它说明经济的毛细血管里,有些地方的血液流速正在变慢,甚至凝固。

这给我们普通人什么启示?

第一,敬畏周期,管好现金流。

不要在周期高点,用高杠杆去追逐那些“浓眉大眼”的热门资产。

你以为你在抄底,其实可能是在给上一波周期的勇敢者“站岗”。

任何时候,手里都要有一笔能覆盖你和家庭半年到一年开支的“财务安全垫”,这笔钱是你的底气,也是你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比亚迪小车7018元起拍,甘肃房产车辆将集中拍卖,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有驾

第二,重新理解“资产”的意义。

资产不是你买了个东西放那儿它就叫资产,能持续产生正向现金流的,才叫资产。

不能产生现金流,甚至还需要你不断投入资金去维护的,那叫“负债”。

那个655万的酒店,如果你没有专业的运营能力让它起死回生,那它对你来说就不是资产,而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第三,降低预期收益率,回归常识。

那个7000块的比亚迪,就是一个典型的“非常识”诱惑。

它试图让你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而且刚好砸在你头上。

但投资和生活一样,所有超额收益,背后都标好了价格,要么是承担了别人看不到的风险,要么是付出了别人不愿付出的努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稳妥的路径,永远是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

这些法拍信息,就像是经济这部大机器运转时,从排气管里掉落的一些铁锈和碎屑。

你可以选择蹲下来研究这些碎屑的成分,试图从中淘金,这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一点点运气。

但更聪明的做法,是退后两步,看看排气管的状态,听听发动机的声音,判断一下这台机器接下来是会继续平稳运行,还是需要进厂大修。

这比你纠结要不要为了一辆二手车去跟一群黄牛斗智斗勇,要有价值得多。共勉共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