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同比增长42%,零跑暴涨67%,小米SU7单月破2.5万!当所有新势力都在6月庆功宴上碰杯时,只有理想独自在角落沉默。
36279辆——这是理想交出的六月成绩单,同比暴跌24%,环比下滑11.2% 。更扎心的是,发布6月成绩单的7月1日,是理想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当其他品牌在增长浪潮中欢呼时,这位曾经的“增程一哥”,却站在了十字路口。
理想为何跌下神坛?
理想不是没有高光时刻。133万辆累计交付、连续两年称霸20万以上中国品牌市场——这些光环曾让它风光无限。
但今年二季度,它的交付量比预期足足少了一万多辆 。
问题出在哪?
一是,增程护城河崩塌了。曾经是理想独门绝技的增程式技术,如今已成“大众武功”。问界、零跑、阿维塔、深蓝……就连原本死磕纯电的小鹏、智己也开始往这条路上靠,这对理想汽车的生态位形成了挤压。
讽刺的是,这场围攻理想的“增程大军”,恰恰印证了李想两年前的预言:“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档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
如今,问界M9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直接抢走理想高端用户;星途星纪元ET增程版油耗低至5.2L/100km,比理想的L系列低30%;零跑更是号称“半价理想”,15万出头的车不说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基础配置,激光雷达都给你上了,我还何必花30万买“高货”呢。
理想自己的产品结构也有问题。起售价24.98万的L6撑起半边天,但低价车占比近50%暴露致命伤:单车利润骤降68%!卖得越多赚得越少,高端车型失守让理想进退两难。
二是,理想自己的纯电战略也出现了问题。首款纯电车型MEGA因为造型争议和充电网络不足,只卖了1.22万辆,远低于预期。MEGA上市时李想还说要成为50万级以上销量第一,目标是超过宝马X5(月均7836台),结果确是哑火了。
李想自己也承认纯电战略有误判,说错误地把MEGA的从0到1阶段当成了从1到10阶段经营。
市场寒流补上最后一刀。6月地方补贴退潮,市场观望情绪浓厚,20万以上中高端车市场增长放缓。当消费者捂紧钱包时,理想的高端定位反而成了负担。
摩根士丹利报告说理想下调了二季度交付指引,从12万多辆降到10.8万辆,说明他们自己也意识到问题了。
纯电真是理想的救命稻草?
面对困局,理想把宝押在了即将上市的两款纯电SUV——i8和i6上110。
但这条路布满荆棘:i6刚宣布20-25万定价,就撞上小米YU7的枪口,60%消费者选车时把理想和小米放一起对比。
另外,800V高压纯电车型需要的超充网络,理想布局也远落后于特斯拉和蔚来。
更扎心的是,当消费者想起纯电,脑中是小米的‘科技光环’和蔚来的换电站,理想的标签还剩什么?
李想似乎学乖了。他内部信中强调要“聚焦核心城市,放弃全面开花”,计划在高端用户密集区加速建超充站。摩根士丹利也谨慎看好:“MEGA的教训可能让i8定价更务实”。
但真正的反击可能需要双线作战。当增程市场被群狼分食,理想必须同时做到:用L系列改款稳固基本盘,再用i系列纯电打开新空间。
下半年4款增程SUV+2款纯电SUV的产品矩阵,就是一次押注。
写在最后
回头看,理想今日的困境早埋下伏笔。当它用增程技术教育了市场,却低估了传统巨头转身的速度;当它豪赌纯电颠覆格局,又轻视了从0到1的艰难。
值得庆幸的是,李想终于公开认错,开始回归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十周岁的理想需要重温初心:不是要当屠龙少年,而是让每个家庭拥有更自在的出行。
这场反击战,技术路线只是表象,对节奏的敬畏和对欲望的克制,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