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国家对两种金属材料实行了出口管制,这两种材料一个叫镓,一个叫锗。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各种说法都有,有的标题起得特别抓人眼球,说什么“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命”,好像咱们拿出了什么不得了的杀手锏,专门对付美欧。
这听起来挺解气,但很多人心里也犯嘀咕,这镓和锗到底是何方神圣?
它们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关系吗?
怎么就成了美欧最想要的东西,还跟咱们以后开不开得上好用的电动车扯上了关系?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背后的来龙去去脉,好好聊清楚。
首先得说说,这镓和锗到底是什么。
它们不是咱们平常说的钢铁铜铝那样的大路货,而是两种稀有金属,在咱们的工业体系里,扮演着类似“超级味精”的角色。
菜里放一点味精,鲜味立刻就上来了;同样,在很多高科技产品里,只要用上一点点镓和锗,性能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它们是制造高性能半导体芯片的核心材料,可以说是现代电子工业的“粮食”里最精华的那一部分。
咱们现在离不开的5G手机、光纤网络、人工智能,甚至是一些尖端的军事雷达,都离不开由它们制成的芯片。
那中国在这两种“超级味精”的全球供应里,是个什么地位呢?
这么说吧,我们不是主要玩家之一,而是绝对的主导者。
全球探明能开采的镓,绝大部分都在咱们国家,产量常年占到全球的九成以上。
锗的情况也差不多,我们的产量占了全球近七成。
这就意味着,全世界的高科技产业想要用这两种关键材料,很大程度上都得看咱们的脸色。
所以,当我们宣布要对这两种金属的相关物项进行出口管制,需要申请许可才能出口时,全球的科技圈和制造业都紧张了起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动作,而是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打出了一张影响深远的牌。
好了,关键问题来了,这高大上的半导体材料,跟我们老百姓日常最关心的电动汽车,到底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太大了。
很多人觉得,电动车的核心不就是那块大电池嘛。
没错,现在市面上跑的电动车,用的主要是两种电池:一种是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续航长,一般用在高端车型上;另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便宜,安全性好,不容易着火,现在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但用过电动车的朋友都知道,这两种电池都还不够完美。
标称续航五六百公里,实际开起来,尤其是在冬天开个暖风,续航里程就得打个不小的折扣。
一到节假日高峰期,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龙,更是让不少车主感到焦虑。
大家心里都盼着,电动车要是能跑得再远一点,充电再快一点,价格再便宜一点,那就真的可以放心替代燃油车了。
而这场大家期盼已久的电动车技术革命,它的实现路径,恰恰就和我们刚才说的镓、锗这两种材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未来的电动车技术突破,主要就看两个方向:一个是电池本身的进步,另一个就是电能管理效率的提升。
先说电池,现在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固态电池。
这东西被看作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希望,因为它能把能量密度做得非常高,同样大小和重量的电池,装的电能可能是现在的两倍,到时候电动车轻松跑个七八百甚至一千公里就不再是吹牛了。
更重要的是,它用固态的电解质代替了现在电池里的液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起火燃烧的风险,安全性大大提高。
但这么强大的电池,对管理它的“大脑”——也就是电池管理系统(BMS)里的芯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你需要更强大、更快速、更精确的芯片来监控和控制每一个电芯的状态,而高性能的锗基半导体,就是制造这种高级“大脑”的理想材料之一。
再来看另一个痛点,充电速度。
谁也不想为了充满电等上几个小时。
未来的目标是实现超级快充,充电十几分钟,就能补充几百公里的续航,让充电体验跟现在去加油站加油差不多。
要实现这样的速度,就等于用一根“高压水枪”在极短时间内把巨大的电能灌进电池里。
这对充电桩和车上的电控系统都是巨大的考验,既要快,又要保证安全,还不能有太大的能量损耗。
而要打造这样高效、耐高压的功率器件,就离不开我们前面提到的另一种关键材料——氮化镓(GaN)。
你看,镓的名字就出现在这里。
用氮化镓做成的充电器和电控系统,体积可以做得更小,效率却更高,发热更少。
它能让巨大的电流平稳、高效地流进电池,是实现超级快充的核心技术之一。
可以说,没有以镓为基础的第三代半导体,所谓的“充电像加油一样快”就只能停留在想象中。
现在,整件事情的逻辑就清晰了。
咱们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在电池制造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都是响当当的。
我们已经解决了电动车“有没有”的问题。
但接下来,全球竞争的焦点,将是如何让电动车“更好用”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提升智能化水平、充电效率和综合能耗。
而这场竞赛的胜负手,就在于以氮化镓和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对镓和锗这两种上游关键原材料进行出口管制,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动作了。
它是一套组合拳。
对内,我们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全力研发固态电池、超级快充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性能半导体技术,努力把整个产业链的短板都补上,形成一个从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车的强大闭环。
对外,我们通过管制这张牌,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未来的高科技竞争,是开放合作的竞争,但任何想通过技术封锁来限制我们发展的行为,都会发现自己也同样会受到制约。
你想发展最先进的电动车技术吗?
可以,但你绕不开制造这些技术核心部件所需要的关键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的供应主导权,现在掌握在我们手里。
这就像下棋,当对手还在局部纠缠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关乎全局胜负的关键位置布下了棋子。
这既是对我们宝贵战略资源的保护,也是为我们国家在未来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的长远布局。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电动车的未来时,看到的不仅仅是电池技术的进步,更应该看到背后从矿产资源到高科技芯片,再到国家产业战略的宏大图景。
这盘大棋,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出行方式,也关乎着国家在全球科技浪潮中的地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