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泊车大横评:极端场景下,谁才是真正的“老司机”?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不聊续航、不聊加速,单说一个看似“鸡肋”却暗藏玄机的功能——自动泊车!根据2023年AutoLab的9车横评和2024年皆电平台的5款电车实测,再加上天际ME7的独立评测,学姐我发现:自动泊车功能早已不是“能用就行”,而是卷成了“安全、效率、场景覆盖”的“不可能三角”大战。
极端场景下,哪些车能稳如老司机?哪些车会直接“摆烂”?咱们直接上硬货!
---
一、安全与效率的“生死局”:谁在玩火,谁在控场?
从2023年9款车型的测试来看,极狐阿尔法S HI版、小鹏G9、理想L9在安全性上堪称“三好学生”,高风险场景下零碰撞(成绩A)。
反观蔚来ES7、智己L7和宝骏KiWi大疆版,某些场景下直接“翻车”(成绩C)。
安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小鹏G9的策略是“宁可错过,不可撞错”,优先保障安全,导致部分复杂车位直接放弃识别;
而蔚来ES7更追求效率和覆盖率,但偶尔会“冒险激进”。
效率方面,所有车型的自动泊车耗时均高于人类司机,但“及格线”是1.5倍人驾时间(即系数≤4.5)。
测试中,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小鹏G9的泊车效率接近人驾1.3倍,而宝骏KiWi大疆版和本田e:NS1的耗时直接飙到人驾2倍以上。
这车,有点意思——效率拉胯,功能再炫酷也是“吃灰命”!
---
二、极端场景实测:比亚迪“闷声干大事”,腾势N7成黑马
2024年5款热门电车的测试更狠:狭窄垂直车位、侧方位、逆向斜鱼骨车位、断头路车位四大“地狱级”场景轮番上阵。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腾势N7成为唯一全通关的车型,尤其是断头路车位测试中100%识别并泊入,连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都直呼“天塌了”!而阿维塔12和问界M7在断头路测试中只能“车头入库”,出库时还得手动倒车,属实尴尬。
比亚迪虽然没直接参与测试,但腾势N7的表现足以证明其技术实力。
“真香”预警!比亚迪一边搞DM混动和云辇系统,一边默默升级智驾,这波操作属实是“闷声干大事”。
反观小鹏G6和智己LS6,在断头路测试中直接“躺平”——系统连车位都识别不到,劝退依赖自动泊车的用户。
---
三、天际ME7:够用但不够聪明,新手福音or老司机鸡肋?
天际ME7的自动泊车功能,学姐我总结为“够用但不够智能”。
超声波雷达+摄像头融合的方案,在标准车位(比如商场车库)下表现稳定,泊车成功率达80%,方向盘控制细腻不“抽搐”,遥控泊车功能更是狭窄车位的救命神器。
但一到无划线车位、斜列车位或雨雪天,系统直接“摆烂”——要么识别不到,要么中途退出。
横向对比新势力,天际ME7的自动泊车逻辑偏保守,安全性冗余高,但场景覆盖度被小鹏、蔚来甩开一条街。
比如遇到突然出现的行人,天际ME7会直接刹停退出,而小鹏G9则能短暂等待后继续操作。
对新手来说,这车是“福音”;
但对复杂场景用户,建议保持合理预期——“劝退”极端依赖,手动更靠谱。
---
四、争议焦点:自动泊车,到底该不该“无脑吹”?
自动泊车的争议,本质是“技术信仰”和“实用主义”的博弈。
支持派认为:技术进步需要包容,现在的“不完美”是为未来铺路;
反对派吐槽:泊个车还要挑场景,不如自己动手。
学姐的观点很明确:自动泊车≠自动驾驶,它本质是“辅助工具”,核心价值在于降低新手门槛和狭窄车位风险。
厂商宣传时也应避免“过度承诺”,比如把“L2级辅助驾驶”吹成“全场景智能”,这才是“气的蹦起来”的根源!
---
五、未来展望:算法升级+硬件迭代,自动泊车能逆袭吗?
从测试结果看,融合感知(激光雷达+视觉)+高精地图可能是突破口。
比如腾势N7的断头路测试表现,离不开比亚迪全栈自研算法的深度优化。
此外,OTA升级也至关重要——天际ME7早期版本曾误识别马路牙子为车位,后期通过算法更新大幅改善。
未来,自动泊车可能会分化为两条路线:“安全优先”的保守派(如小鹏)和“场景覆盖”的激进派(如蔚来)。
消费者选车时,得先想清楚:你是想要一个“绝不犯错但偶尔罢工”的管家,还是一个“敢于冒险但可能翻车”的助手?
---
学姐总结:自动泊车怎么选?记住这3点!
1. 安全一票否决:高风险场景碰撞过的车型,直接Pass!
2. 效率看系数:耗时超过人驾1.5倍的,属于“假努力”。
3. 按需匹配场景:常停标准车位选天际ME7,极端环境认准腾势N7。
最后,灵魂拷问:自动泊车功能,你愿意为它多花多少钱? 评论区告诉学姐!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