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350亿,又一家新能源汽车申请破产,车企靠政策补贴能活多久

#图文打卡计划#过去十年,国家给新能源车企撒了上万亿补贴,但如今补贴一停,车企集体“裸泳”。

威马汽车烧光350亿后破产,恒大汽车亏掉千亿,就连月销不到5000辆的小品牌也被判了死刑。

有人卖一辆车亏4万,有人全靠“组装”续命,还有人靠网约车苟活……这场新能源淘汰赛,比你想的更残酷。

烧光350亿,又一家新能源汽车申请破产,车企靠政策补贴能活多久-有驾

2010年,国家开始给新能源车发巨额补贴,一辆车最高能拿6万。

当时只要把电池、电机、车壳拼在一起,就能轻松套取补贴。

有车企甚至被曝光“造车不卖车”,生产线空转骗补。

2019年补贴大幅缩水,骗补的车企立刻现了原形。研发一辆新车要砸几十亿,建工厂更得花上百亿,像威马这样的新势力,融了350亿还不够烧,最终因销量低迷、资金链断裂倒下。

恒大汽车更夸张,三年亏了1000亿,至今只卖出1000多辆车。

烧光350亿,又一家新能源汽车申请破产,车企靠政策补贴能活多久-有驾

活下去的门槛越来越高。2023年,比亚迪和特斯拉带头降价,超过20个品牌被迫加入价格战。

零跑汽车每卖一辆车就亏4.3万,蔚来、小鹏每季度亏损超30亿。

业内公认:月销量不到5000辆的车企,连成本都摊不平,注定被淘汰。

大部分新势力根本没有核心技术。电池全靠宁德时代,电机依赖汇川技术,电控系统买的是博世的方案,自己就是个“组装厂”。

一辆车70%的成本被供应商捏在手里,连议价权都没有。

烧光350亿,又一家新能源汽车申请破产,车企靠政策补贴能活多久-有驾

为了活命,车企开始画“智能化大饼”。

有的宣传L3级自动驾驶,实际连车道保持都做不稳;有的在车里塞满4块屏幕,结果车机三天两头死机。

消费者吐槽:“除了沙发、彩电、冰箱,这些车和燃油车有啥区别?”

直营模式成了新势力的“催命符”。传统车企靠4S店分摊成本,但蔚来、理想等品牌坚持自建展厅和充电桩,租金、人力成本暴涨。

威马曾计划靠IPO输血,但上市失败直接导致资金链崩盘,投资人连夜撤资。

烧光350亿,又一家新能源汽车申请破产,车企靠政策补贴能活多久-有驾

活下来的玩家各有绝招。

比亚迪自研刀片电池,成本比同行低15%;理想汽车用增程式技术绕开充电短板,专攻家庭用户;广汽埃安干脆转型网约车,靠B端订单撑销量。

就连华为也下场参战,用鸿蒙车机系统绑定问界车型,三个月卖出10万辆。

电池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厮杀。宁德时代靠麒麟电池垄断高端市场,比亚迪用磷酸铁锂抢走中低端份额。

二线电池厂为了活下去,只能卷价格、卷产能,甚至倒贴钱接订单。

烧光350亿,又一家新能源汽车申请破产,车企靠政策补贴能活多久-有驾

政策补贴彻底退场后,税收优惠和基建补贴成了新抓手。

上海送新能源牌照,深圳给充电桩补贴,但这些钱只够续命。真正能救车企的,只剩下海外市场。

比亚迪在泰国建厂,蔚来在欧洲卖换电车,但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已经启动,出海这条路也越来越难。

行业内部流传着一份“死亡名单”:到2025年,100多个新能源品牌只会剩下不到20家。

年销量30万辆是生死线,华为余承东公开喊话:“未来主力玩家不会超过5个。”连特斯拉都在裁员过冬,其他玩家的结局可想而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