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万欧元,一辆极氪7X欧洲版的售价赫然摆在眼前。对比国内不到一半的价格,这如同响亮的一记耳光,扇在每一个中国消费者脸上。同样的车,不同的市场,价格却如同云泥之别,让人不禁质问:凭什么?!难道欧洲人的钱就比我们好赚?这背后,远不止关税和运输成本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价格歧视”。
我们仿佛置身于鲁迅笔下的《故乡》,闰土拿着钢叉对着猹,而如今的我们面对的却是无形的“钢叉”,刺向我们钱包的“猹”便是这种不公平的定价。极氪7X,在国内市场上,它是一款亲民的、触手可及的新能源车型;而在欧洲,它摇身一变,披上了“豪华”的外衣,价格也水涨船高。这难道不是一种赤裸裸的傲慢与偏见?“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种“内外有别”的现象,并非个例。多少国产品牌,在国内被冷落,远渡重洋后,却成了“香饽饽”。贴上“国际化”的标签,价格翻几番,依然有人趋之若鹜。这到底是品牌的溢价,还是消费者的盲目?抑或是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
“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几何时,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学习西方经验,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而如今,一些企业却学会了“师夷长价以制华”,用“洋”包装来抬高身价,收割国内消费者的韭菜。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中国制造的背叛!
要打破这种困局,国产品牌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用精益求精的品质、突破创新的技术、无微不至的服务,重塑消费者信心。与其沉迷于营销噱头和价格游戏,不如脚踏实地,潜心研发,用实力赢得尊重。正如古语所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同时,消费者也需擦亮双眼,理性消费。莫被“进口”的光环迷惑,更不要为“洋品牌”的溢价买单。精明的消费者,应是用钱包投票,支持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极氪7X的“双标”定价,不仅仅是一辆车的问题,它映射出的是中国制造的困境与挑战。我们期待,未来中国品牌能够打破偏见,用实力证明:中国制造,当自强!我们也期待,消费者能够更加理性,用行动支持真正优秀的国产品牌。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赢得应有的尊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