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

合资车开始抄作业了! 最近车圈炸锅了,神龙汽车甩出一款10万级纯电SUV示界06,参数和东风风神L7一模一样,只是换了标致车标。

丰田15万的新车铂智3X,直接用上了广汽埃安AION V的底盘,还塞了个激光雷达当卖点;马自达把长安深蓝SL03改头换面就成了EZ-6。

这波操作简直就像学生考试抄答案,连错题都原封不动照搬。

说白了,合资车企这次玩的是“借壳生蛋”。 看看示界06的配置单:160kW电机、62.3kWh电池、520km续航,和风神L7完全一致,但挂上法系车标就能多卖2万块。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丰田铂智3X更夸张,15万不到的车塞进激光雷达,这价格连新势力都玩不起。 最搞笑的是马自达EZ-6,长安SL03的纯电平台+双联屏内饰,换个魂动设计就敢叫板国产车。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合资车为啥突然集体“抄袭”? 技术实在玩不转啊! 神龙之前搞的油改电车型,续航短得像老年代步车,标价还敢定20万。 丰田BA4X去年卖了不到3000辆,被车主骂成“工业垃圾”。

马自达纯电车造了八年愣是没量产。,反观国产车,华为智驾方案把激光雷达干到15万级,比亚迪刀片电池把成本压到500元/kWh,吉利SEA架构能让车企三年省出20亿研发费。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这波换壳操作藏着精明算计,示界06用标致4008同款悬挂调校,宣称“法系操控”能卖溢价;铂智3X搞Momenta智驾系统,智能化直接对标30万级豪车;马自达EZ-6把长安SL03的续航从520km砍到480km,反而多赚2万差价。 大众安徽工厂,白天造ID.系列,晚上改小鹏G6,一套生产线吃两家饭。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示界06限时降价1.7万,三天订单破2000;铂智3X激光雷达版预定爆单,把埃安V同期销量干翻倍。

但隐患也冒头了深蓝SL03和马自达EZ-6轴距只差0.5mm,价格却差了4万,自家兄弟互相抢客。 本田e:NS1和埃安Y同平台,配置相近却贵20%,消费者直接用脚投票。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标致4008的底盘调校确实比国产车扎实,铂智3X的激光雷达方案比小鹏G6精度高0.3%,马自达EZ-6的双联屏交互逻辑优化了15%。

这些细节改良,让换壳车有了“魔改”味道就像把国产手机芯片装进iPhone外壳,虽然内核一样,但包装盒能多卖300块。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产业链正在重构, 吉利SEA架构授权给7家海外车企,相当于把电动化解决方案当“技术快餐”卖。

华为乾崑ADS方案成本压到海外系统的1/3,让15万级车也能玩高速领航。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给合资车用的版本比给蔚来的便宜12%,但能量密度只低5%。 这种“中国芯+外国壳”的组合,正在改写全球供应链规则。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价格战打到国外去了, 比亚迪ATTO 3在泰国卖13万,直接让日系混动车型降价30%;MG4 Electric在欧洲市场用宁德时代电池,续航比大众ID.4多50km还便宜2万。

合资车换壳国产新能源,本质上是在家门口打价格刺客——用中国供应链成本,贴上外资标签抢本土市场。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大疆车载方案让五菱缤果实现高速NOA,现在被移植到雪佛兰FNR-X概念车;地平线征程芯片装进奔驰EQE,算力比英伟达Orin低30%但功耗省20%。

连特斯拉都偷偷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这种“反向工程”正在重塑汽车产业技术路线。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东风风神4S店开始卖示界06,4S经理透露:“厂家要求主推换壳车,原厂车库存压力太大。 ”

广汽埃安经销商抗议:“铂智3X用我们的平台,却要走丰田渠道,分成比例差了8个点。 ”这种左右手互搏,正在撕裂传统经销体系。

年轻消费者图新鲜,示界06的法系设计吸引25-35岁群体;保守用户看中合资标,铂智3X的激光雷达成了“科技遮羞布”;务实买家直接买原型车,深蓝SL03比马自达EZ-6便宜4万还送充电桩。 这场换壳游戏,正在割裂汽车消费价值观。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双积分政策倒逼合资车企,2024年本田中国新能源积分缺口超18万分,只能靠换壳车突击达标。

但工信部新规要求换壳车标明原型车技术来源,示界06被迫在尾标加注“基于风神L7平台”。 这种“贴牌车”还能走多远,政策红线已经划好。

某合资车企底盘总监吐槽:“领导要求三个月出换壳方案,但国产平台迭代速度太快,刚改完参数人家又升级了。

现实的是成本账用中国方案造换壳车,单车利润比纯进口车型高18%,但研发投入骤降60%。 这种“贴牌代工”模式,正在消解传统车企技术积累。

合资新能源终于开窍了:造不出就拿中国车换壳?车圈炸锅了!-有驾

2024年上半年,换壳新能源车占合资品牌总销量29%,但利润贡献不到12%。

自主品牌反向输出技术,比亚迪向奔驰供应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给特斯拉供麒麟电芯。 这场“逆向工程”狂欢背后,是国产供应链用规模和技术碾压合资品牌。

15万能买带激光雷达的车,20万配空气悬架的纯电SUV满街跑,合资车降价潮让BBA入门车型价格腰斩。

但隐忧也在,当所有换壳车都长着中国芯,那些靠品牌吃饭的外资车企,还能拿出什么真本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