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偃师:从传统到新能源,首台两轮电动摩托车下线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还在纠结新能源汽车到底行不行?豫西老工业基地偃师的最新操作告诉你:格局打开!5月20号,洛阳五羊首台电动摩托车下线,这可不是一般的摩托车,它标志着曾经的燃油三轮车老大正在华丽转身,玩起了新能源,这速度,妥妥的产业迭代教科书级别!

先来一波数据感受下偃师的燃油三轮车实力:全球每三辆里就有一辆是偃师造!15家整车厂,200多家配套厂,6500多个老师傅,15分钟就能组装一辆车,这效率,德国斯图加特看了都得点赞。

2024年的出口量7万辆,赚了6个亿,同比增长30%,这成绩单,亮瞎眼!更牛的是,人家在巅峰期还不忘居安思危,主动转型新能源,这魄力,respect!

为啥偃师这么有底气?政策红利必须get!-双碳-战略下,其他企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偃师的企业家们已经找到了财富密码:把三轮车的底盘技术用在两轮电动车上,70%的零部件通用,成本控制得死死的;出口退税政策也用得666,东南亚市场验证过的耐用性标准直接安排上。

这波操作,比那些盲目追-高大上-氢能源的企业务实多了!

从全球市场来看,偃师这步棋走得真妙。

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东盟国家两轮车电动化率每涨1个点,就有50亿美元的市场等着你去抢。

我在曼谷调研的时候,亲眼看到当地外卖小哥都用中国产的换电柜,日系品牌再牛,溢价30%,人家也不买账。

所以,五羊把首批电动摩托的测试场放在老挝山区,那里的路况,简直就是魔鬼级耐久性测试,用心良苦啊!还有更重要的,欧盟今年开始把电动两轮车纳入碳关税计算,偃师的轻量化铝镁合金车架技术,说不定就能帮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转型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洛阳偃师:从传统到新能源,首台两轮电动摩托车下线-有驾

五羊的技术总监就跟我吐槽,最担心的是锂电池供应安全。

之前就有电动自行车企业因为电芯短缺停产的案例,想想都后怕。

不过,偃师政府这次学聪明了,引导本地配套商和宁德时代的二级供应商合作,还在中欧班列洛阳站点开了新能源专用物流通道,这波-鸡蛋分篮-的操作,风险控制满分!

最后,还有一个扎心的数据:日本雅马哈电动摩托研发投入占比8%,偃师企业平均不到3%。

这差距,有点大啊!等产业红利期过了,我们的技术护城河能不能顶住国际巨头的进攻?我看到五羊工程师正在把北斗定位模块和车辆中控系统结合起来,这或许就是弯道超车的关键!

离开偃师的时候,我看着那些厂房,想起了底特律。

但偃师没有沉迷于过去的辉煌,而是把经验转化成了新能源赛道的起跑动能。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才是中国制造的未来!说不定哪天,非洲小哥骑着-偃师制造-的电动摩托穿越撒哈拉,那时候,全世界都会知道,这场发生在中原大地的变革,已经为世界新能源交通革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