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了,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光伏板的实际情况吧。
首先,光伏板的基础参数是这样的:每块大约1平方米,能产生的发电功率为200瓦,重量在10公斤左右,厚度则大概是3到4厘米。
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国内光伏组件的价格已经大幅下滑,现在每瓦的价格甚至已经跌破1元。按照这个价格计算,一块光伏板的出厂价格大约是200元。但请注意,一个完整的光伏系统不仅仅包括太阳能板,还需要逆变器、支架和电池等组件。
针对大家可能存在的疑问,我再补充一些光伏板的知识。目前,光伏行业普遍的发电功率每平方米在180到220瓦之间。光伏板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由两块钢化玻璃夹住硅片,四周用铝材封装。具体来说,一块重11公斤的光伏板,其玻璃厚度一般在2到3.2毫米之间,前后两块玻璃的总重量就是10公斤,而0.2毫米厚的硅片每平方米重大约0.5公斤,再加上铝材和其他材料,总重量就达到了11公斤。
如果想在车顶上安装折叠光伏板,考虑到车顶的实际可用面积,最多只能按1.5平方米来计算。但这么小的面积显然无法满足发电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引入折叠功能。假设光伏板展开后能覆盖一个车位的面积,即5米乘2米等于10平方米。那么,为了能将这10平方米的光伏板折叠收纳到仅1.5平方米的车顶上,光伏板需要被折叠成6层以上。
如果不使用折叠光伏板,而只是在车顶上平铺电池片,那么选装费用将不会低于5000元。而且,这样每天只能发电几度,价值不过0.5元,需要近30年的时间才能回本。考虑到一辆车的寿命,这显然是不划算的。更何况,这一度电如何有效使用,如何充入电池中,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中大型SUV来说,实际上可用的车顶面积只有1平方米多一点,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需要解决的几个难题。
首先,10平方米的光伏板和支架的总重量约为120公斤。这么重的负载加在车顶上,不仅会增加车辆的高度约40厘米,还会对高速行驶的安全性、风阻和噪音产生影响。特别是高度增加到接近2.2米后,已经接近了高速公路的限高。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谈论能耗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新能源车的隐藏门把手设计。为什么电动车会采用这种设计呢?主要是因为这样可以降低风阻,从而增加续航里程约8%。这是各大车企都认可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在SUV的车顶上安装折叠式的10平方米光伏板,那么风阻将会大幅增加,500公里的续航里程可能会减少15%,也就是大约80公里。这样一来,光伏板所发的电是否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呢?
那么,10平方米的光伏板一天能发多少电呢?理论上来说,10平方米的光伏板功率为2000瓦,每小时可以发电2度。如果按照一天平均光照时间为5小时来计算,那么总共可以发电10度。
但是,我们晚上充电的费用每度还不到0.35元,10度电的价值也不过3.5元,仅相当于一瓶可乐的价格。而如果要在车顶上安装10平方米的光伏板,各种材料的研发成本至少也要2万元,这样算下来,可能要等20年才能回本。
我们买车是为了享受便利,而不是为了没事就停到户外去晒太阳。谁愿意把自己的车从地下车库里开出来,停到马路边上去晒太阳呢?尤其是当自己每天上下班都要走几分钟去开车的时候。更何况,如果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开车,还必须先等2分钟,让展开晒太阳的光伏板折叠好缩回车顶了再启动。到达目的地后,还要先找一片有太阳的位置停车,等光伏板展开后再锁车离开。这样的使用体验,简直比脱裤子放屁还要愚蠢。
此外,负重120公斤的支架每天都需要进行打开和折叠的操作,开车前要先折叠好,停车后又要打开来。保守估计每天至少要折叠一次,这样一来,支架的耐久性恐怕用不到2年就会坏掉。
综上所述,进行这样的研发工作最终可能只会得到一个毫无实用价值的结果,而且谁做谁亏本。
亏本还算小事,更关键的是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被同行当作笑话来传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