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雷达卫星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海军早期雷达的发展。1930 年 6 月 24 日,美国海军研究所的工程师莱奥・扬和劳伦斯・海兰德在进行无线电聚焦波束试验时,意外发现了无线电波被飞机反射的现象。此后,美国海军对雷达的研究逐步深入。
1931 年,美国海军研究所无线电分部的负责人 A. 霍伊特・泰勒博士向工程局上书,言明了无线探测技术对海军的重要性,随后该项目获得官方身份。在最初几年里,由于资源有限,项目推进缓慢。直到 1934 年,海军研究所为美国国会海军委员会举行了一次 “科研成果展示会”,雷达项目才逐渐受到重视。
欧洲在雷达卫星的发展上也有独特的轨迹。欧洲在发展了两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今年将计划发射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两颗军民两用雷达成像卫星。其中,德国的 “合成雷达 — 放大镜” 侦察卫星由仅有 150 人的布莱梅轨道高技术系统公司制造。德国计划发射 5 颗 “合成孔径雷达 — 放大镜” 小型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它们将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覆盖广阔的地球表面,每天可获取 30 幅以上图像。
1978 年,美国发射了 L 波段 SEASAT 卫星,为雷达卫星的研究提供了少量的星载数据。随后,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研究并研发了不同波段的中低分辨率的 SAR 卫星。进入 21 世纪后,SAR 卫星系统的硬件得到更大改进,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相继发射,SAR 卫星系统迎来全新的时代。
二、著名的欧美雷达卫星盘点
(一)美国 KH-11 型侦察卫星
KH-11 型侦察卫星是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研制的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卫星。它具备极高的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能够实时监视全球范围的目标。凭借先进的光学技术,KH-11 可以清晰地捕捉到地球上各个角落的细节,为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提供了关键的情报支持。在目标侦察方面,它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军事设施和重要目标,为军事行动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在军事情报收集方面,KH-11 可以监测敌方的军事动态,包括部队调动、武器部署等重要信息。同时,它在战场监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时掌握战场态势,为作战指挥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
(二)俄罗斯电子侦察卫星
俄罗斯电子侦察卫星是俄罗斯军方研制的一系列侦察卫星系统,主要用于电子情报收集和信号监视。这些卫星能够侦测敌方雷达、通信和导航信号,为俄罗斯军方提供实时情报和情报干扰能力。在电子情报收集方面,它们可以截获敌方的通信信号,获取重要的军事情报,如作战计划、部队部署等。同时,通过对敌方雷达信号的监测,能够了解敌方防空系统的布局和运行状态,为己方的空中作战提供保障。在信号监视方面,俄罗斯电子侦察卫星可以实时监测敌方的通信和电子活动,及时发现潜在的威胁,为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三)意大利 COSMO-SkyMed 卫星
COSMO-SkyMed 卫星星座由四颗卫星组成,是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共同研发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星座。该星座的技术参数十分出色,卫星运行在 619.6km 的高度,轨道类型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倾角 97.86°,每天圈数 14.8125 圈 / 天,轨道周期 16 天。每颗卫星配备有一个多模式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工作于 X 波段,最高分辨率可达 1 米,测绘带宽度为 10 千米。COSMO-SkyMed 系统具有多种用途,在资源环境监测方面,可以为灾害监测、海事管理及科学应用等相关领域提供高效便利的产品服务。它能够在任何气象条件下日夜观测地球,为地中海周边地区的险情处理、沿海地带监测和海洋污染治理等提供重要支持。
(四)以色列奥费克 16 卫星
以色列奥费克 16 卫星是以色列空军和以色列国防军情报总部共同研制的侦察卫星。它具备高分辨率和多光谱成像能力,能够进行目标侦察、军事情报收集和监视任务。在高分辨率成像方面,奥费克 16 可以清晰地捕捉到目标的细节,为以色列国防军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多光谱成像能力使其能够获取更多的目标信息,提高情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以色列国防中,奥费克 16 卫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以色列国防军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和战场监视能力,帮助以色列及时了解敌方的军事动态,保障国家的安全。
(五)美国 PredaSAR 卫星星座计划
美国 PredaSAR 计划发射至少 44 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构成星座,这将成为全球最大商业 SAR 卫星星座。该计划成立于 2019 年,由退休美空军少将罗杰・蒂格领导。PredaSAR 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视角、穿透能力强、分辨率与作用距离无关等优点。在商业领域,PredaSAR 计划为政府和商业市场提供服务,包括国防、情报、国土安全以及尚未被利用的商业机会。目前,PredaSAR 正在与美国运载火箭公司供应商谈判,计划 2021 年初开始送卫星入轨。如果该计划顺利实施,将为全球提供快速的地物图像服务,在几分钟内拿到地物最新图像,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三、欧美雷达卫星的特点
(一)全天候工作能力
欧美雷达卫星具备强大的全天候工作能力,这一特点使其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天,甚至在云雾、霾、雨、雪等恶劣气象条件下,雷达卫星都能穿透大气稳定成像。例如,美国气象数据公司计划发射的数十颗雷达卫星,将为全球各地的天气预报提供实时的气象观测数据,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准确监测气象变化。这种全天候的工作能力,为气象预报、军事侦察、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探测地下目标能力
欧美雷达卫星的雷达波具有穿透土壤和植被的能力,能够反演地表土壤特征,探测地下目标。据相关数据显示,雷达遥感在不同的波段下,对土壤穿透的深度不一样。通过不同波段的 SAR 雷达卫星遥感,可以获取丰富的地下信息。例如,美国私企发射的超强间谍卫星 Capella - 2,使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具备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可以拍摄地球上几乎任何地方的高分辨率图像,其强大到足以穿透建筑物的墙壁。虽然该公司称无法在室内成像或看到任何东西,但这一技术展示了雷达卫星在探测地下目标方面的潜力。
(三)多波段优势
欧美雷达卫星的多波段优势使其能够反映不同层面的遥感信息,更好地描述被探测目标。雷达卫星的雷达波波段与光学卫星的可见光或红外相去甚远,可以提供更多维度的信息。同时,雷达图像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地面的含水量、含盐量,以及地面物体的外形和纹理特征。结合光学遥感的数据,能更全面地描述被遥感探测的目标。例如,意大利 COSMO - SkyMed 卫星星座,每颗卫星配备的多模式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工作于 X 波段,最高分辨率可达 1 米,能够在任何气象条件下日夜观测地球,为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高效便利的产品服务。
(四)成像灵活
欧美雷达卫星具有不同波束的工作模式,成像更为灵活,提供了更丰富的分辨能力。例如,雷达卫星有 Stripmap、ScanSAR、Spotlight 等不同的成像模式,这些模式在空间分辨率、时间重复性和地表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地理情境进行选择。Stripmap 模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ScanSAR 模式通过对多个方向进行扫描,实现了相对较大的覆盖范围,但空间分辨率通常较低;Spotlight 模式结合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相对较大的覆盖范围,是一种折中的模式。此外,一些卫星还具有灵活的工作模式,可以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这种成像的灵活性使得欧美雷达卫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遥感目标信息,在军事侦察、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欧美雷达卫星的应用领域
(一)军事侦察
欧美雷达卫星在军事侦察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国 KH-11 型侦察卫星为例,其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能力能够实时监视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设施和活动。它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敌方的武器部署、部队调动等重要情报,为军事战略的制定和作战行动的规划提供有力支持。俄罗斯电子侦察卫星则通过侦测敌方雷达、通信和导航信号,为俄罗斯军方提供全面的电子情报。这些卫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军事威胁,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提供关键信息。此外,以色列奥费克 16 卫星凭借其高分辨率和多光谱成像能力,在目标侦察、军事情报收集和监视任务中表现出色,为以色列国防军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
(二)气象观测
欧美雷达卫星在气象观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美国气象数据公司计划发射的数十颗雷达卫星,将为全球各地的天气预报提供实时的气象观测数据。这些卫星能够穿透云雾、雨雪等恶劣气象条件,稳定成像,提升天气预测和预报能力。例如,美国 GPM 卫星携带了双频降雨雷达,能在观测降雨量的同时,对台风和暴雨进行可靠监测。通过对云层内部结构的探测和识别,雷达卫星可以为气象部门提供更准确的气象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
(三)海面溢油监测
欧美雷达卫星在海面溢油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海水被油膜覆盖时,表面更加平滑,雷达信号在其上发生镜面反射。在典型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上,油膜覆盖海面表现为暗黑色斑块或条带特征,与清洁海面相区分。例如,载有合成孔径雷达的雷达卫星,是监视海上溢油最好的工具。其优点主要包括全天候工作能力和不依赖太阳辐射等。通过及时监测油迹带,欧美雷达卫星能够为海洋环境污染预防及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四)洪灾风险评估与量化
欧美雷达卫星在洪灾风险评估与量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利用雷达卫星可近乎实时地抓取洪灾区域卫星图像,为相关企业或部门提供持续的最新的灾区影像,帮助其在全局层面掌握灾情动态。洪灾过后,可对淹没农田面积、淹没房屋面积进行量化评估,也可调取历史洪灾大数据,确保相关企业或部门准确进行洪灾定损及精算。例如,江西省气候中心在应对强降雨天气时,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采用光学卫星遥感、雷达卫星遥感等 “天地空” 一体化手段,全方位监测评估洪灾影响。
(五)地震、滑坡监测
欧美雷达卫星在地震、滑坡监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雷达卫星具有独有的干涉成像功能,可以获取同一地区具有一定视角差的两幅具有相干性的单视复数图像,并由其干涉相位信息获取地表高程信息,精度可达毫米级。基于此,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可以用来监测活跃地震带及滑坡的微小形变信息,帮助相关单位及部门及时作出灾情预警及评估等决策。例如,长安大学教授李振洪团队联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 Stefano Utili 和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教授 Giovanni Crosta 和 Paolo Frattini 对地震加速滑坡进行深入研究,他们使用哨兵 - 1 卫星雷达观测数据,采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时间序列技术,系统探测地震加速滑坡。
(六)无人机机载雷达应用
欧美雷达卫星在无人机机载雷达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随着无人机平台的广泛使用,小型化的无人机机载合成口径雷达有望成为无人机观测设备的标配,在军民用遥感观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 PredaSAR 卫星星座计划发射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视角、穿透能力强等优点,在商业领域为政府和商业市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无人机机载雷达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军事领域,无人机机载雷达可以进行侦察、目标定位等任务;在民用领域,可用于环境监测、资源勘查等方面。
五、欧美雷达卫星的未来展望
(一)多星组网趋势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欧美雷达卫星呈现出多星组网的趋势。多星组网可以有效提高时间分辨率,将航天侦察的 “盲区” 降至最低。例如,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就利用多颗侦察卫星组成的航天侦察网,大大提高了情报获取的时效性。德国的 SAR-Lupe 项目是一个由 5 颗小 SAR 卫星组成的军事专用卫星系统,意大利的 COSMO-SkyMed 雷达成像星座由 4 颗用 X 波段工作的小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组成。这些星座系统通过多星协作,实现了对地球表面的更全面、更快速的覆盖,为军事侦察、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二)高光谱技术应用
高光谱技术在欧美雷达卫星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高光谱数据具有光谱范围宽、谱段多、光谱分辨率高的特点,可以为目标识别和定量遥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例如,美国 EOS AM-1 卫星搭载的 MODIS 传感器具有 36 个波段,波谱范围为 400nm 至 14000nm,实现了由可见光至热红外的全光谱覆盖。高光谱成像仪在军事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海面军事目标探测和水下目标探测,可以有效提高军事侦察的能力。未来,欧美雷达卫星将更多地结合高光谱技术,实现更精确的目标识别和更准确的定量遥感。
(三)更多领域的应用潜力
欧美雷达卫星在未来还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农业领域,雷达卫星可以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为精准农业提供数据支持。在交通领域,雷达卫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状况、交通流量等,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在环境保护领域,雷达卫星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信息。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欧美雷达卫星还可能在太空探索、小行星采矿等领域发挥作用。例如,欧美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雷达卫星进行行星(含月球)深空探测和小行星采矿等未来场景,为人类的太空探索和资源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