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汽车圈被一组数字刷屏了。
比亚迪秦L DM-i单月销量冲破了4万辆大关。
这意味着每2分钟就有一位车主把车开走。
而就在最近三个月,这款车依然牢牢占据销量榜首。
平均月销超过1.85万辆。
这个数字超过了绝大多数同级合资燃油车。
如今它直接把价格锚点砸穿了9万元门槛。
2024款终端起售价降到8.78万元。
4S店里的宣传海报印着两行加粗红字:满油满电跑2100公里,每公里成本2毛。
销售顾问会给你算一笔账。
按家用车每年跑2万公里计算。
加92号汽油情况下,油电混用每公里花费0.21元左右。
比同级燃油车省六成以上。
这组账本数据来源于第五代DM混动系统。
发动机热效率被比亚迪做到46.06%。
这个数据经过中汽研认证。
是目前量产汽油机的最高纪录。
在早高峰拥堵路段。
电量耗尽的秦L DM-i实测百公里油耗4.07升。
比官方标注的3.98升仅多0.09升。
如果纯用电驱动。
标称90公里续航的版本实测能跑119.4公里。
足够覆盖北京国贸到燕郊的往返通勤。
后备箱里躺着65升的超大油箱。
比普通轿车足足多出15升容量。
配合1.11升的综合油耗。
才撑起了2100公里的理论续航。
某汽车媒体做过满载实测。
开着空调载四人,高速和城市道路交替行驶。
最终记录定格在1642公里。
这个距离足够从广州开到武汉。
车主最直接的感受是加油频率骤降。
原来每月加7次油的网约车司机。
换车后每月只需进站3次。
周末开去郊区露营的路途变得毫无压力。
不必再盯着续航里程焦虑不堪。
2790毫米轴距营造出越级空间。
身高1米74的乘客坐进后排。
头顶剩下一拳两指空隙。
膝盖距离前座靠背还有两拳两指。
后排地板几乎纯平。
放下儿童安全座椅后仍有富余。
门板储物格能横放进1.5升水瓶。
中控旋转屏自动切换导航模式时。
副驾乘客正在刷短视频消磨时间。
全系标配的智能驾驶系统包含5个摄像头。
跑高速时开启自适应巡航。
车辆自动跟随前车轨迹行驶。
方向盘能感应驾驶者是否脱手。
当系统连续提醒三次未检测到人手。
仪表盘会立即闪烁红色警告。
车身设计刻意避开网约车形象。
尾部采用原创的"中国结"贯穿式灯组。
夜晚点亮时辨识度极高。
溜背造型从C柱开始自然下压。
后备箱开口比普通三厢车更宽敞。
放入28寸行李箱后还剩三指余量。
维修车间师傅有不同维度的观察。
掀开发动机舱盖。
电机控制器采用直喷水冷技术。
比传统风冷散热效率提升三成。
底盘布局预留了电池防护空间。
最小离地间隙比纯电版高出15毫米。
保修手册注明核心部件质保6年。
混动系统故障率连续24个月低于万分之三。
去年冬季的东北续航测试中。
零下25度环境下冷车启动。
电池预热系统比燃油车加热速度快两倍。
空调出风口三分钟就送出暖风。
车主在冰面漂移体验时发现个细节。
车身稳定系统介入速度比老款快0.3秒。
中控屏直接显示抓地力变化曲线图。
这些数据印证着工程团队的控制逻辑。
油耗表显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每百公里消耗0.88度电+3.2升油的组合。
在液晶屏上以动态流程图实时呈现。
驾驶者能看见能量在发动机/电机/电池间的流转路径。
当你行驶过连续下坡路段。
仪表盘上的绿色回能条持续跳动。
单次制动回收电力够点亮尾灯15秒。
现在走进任意比亚迪展厅。
摆放展车的前保险杠位置都贴着测试数据。
三组黄色标签分别标注着:实测加速7.36秒,实测纯电119公里,实测亏电油耗4.07升。
金属质感的铭牌上刻着统一价签:8.78万起。
销售手机里存着刚拍的视频。
停车场新到的板车正卸载二十辆白色秦L。
其中三辆已被贴上"已预订"的黄色标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