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一提到所谓的“三力测试”,家里老人就开始紧张,子女们也跟着焦虑,仿佛驾照马上就要被收走了?最近关于老年驾驶新规的讨论,可把大家折腾得够呛。咱们不妨问问自己,开车到底该不该看年龄?70岁能不能放心让老人上路?这个“三力测试”,到底是防着谁,能测出啥?
老规矩,先把话捋清楚,有些事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严重。别一听“测试”就觉得邪乎,这事其实很简单,也没你想象的那么难。能不能开车,不是让你背题库过关,更不是赶鸭子上架,说白了就是看看“自己还有没有能力继续安全开车”。这跟考大学、找工作压根不是一回事。
首先,很多人以为只要碰到70岁,车管所就端着张卷子堵家门,其实真不是。新规里说得很明白,谁需要参加“三力测试”?其实分两拨人。
第一拨,是那些年纪到了70,却还没考过驾照、突然想双手插兜圆梦的小老哥老阿姨。这时候,你要先过“三力测试”,才能继续排队考“科目一二三”。道理很简单,既然以前没驾照,现在年纪大了想上路,车管所总得给你专业把关一下,用“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给把最后一道坎。考过了就能继续,没考过也别灰心,后面还可以再试。
第二拨,则是那些原本开大车(大巴、货车)的大龄老司机。驾照规定,满60岁,就不能再开“大车型”了,得乖乖降级换“小车”本,这时候就得参加“三力测试”。你想,谁年轻时不是一腔热血,奔波在路上,岁数到了,不管你资历多深,安全第一。
而那些已经有小型车驾照(C1、C2),年纪也还没到70的,无需测试,和平时一样年检、换证就行。
所以,别一惊一乍,把这事说得跟“老年限号”似的。说到底,所谓的“三力”,就是检查你的脑子还清不清楚,记忆力还记不记交通规则,遇突发会不会慌神,判断力和反应力还能不能跟得上。
那考些啥呢?是不是特别难?其实比起什么“驾校科一科四”,这个测试就是“日常开车答题”,很多题就是常识题。比如:
你记得停车让行的标志长啥样吗?能不能看几个标志,选出哪个代表“左转”?就算平时上路手握方向盘,不用死记硬背,牢记基本规则,再老也能轻松答出来。
再比如,遇到下雨,积水,问你是“加速冲过去”还是“慢慢开”,不用多想,谁会傻到踩油门开过坑?选“减速慢行”,稳稳得分。
最有意思的是反应力,车管所电脑上放小动画,比如“绿灯了,正准备起步,突然有孩子窜出来”,你是猛踩刹车还是打方向盘?你还有没有这分辨危险的本事,说白了就是模拟真实开车时那点子“紧张”,看你能不能及时做对选。
其实这就是在“防意外”,不是故意找茬,不是管得太宽,是真心想让开车变得更安全。
咱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这辈人,谁不是在路上风风雨雨开了几十年?可安全和经验是一码事,反应速度、脑子清楚又是一码事。年龄大了,记性、反应难免慢慢变慢,万一路上遇到急事,能不能及时把危险化解?这关乎自己,也关乎别人。测试不过,可能就该歇歇,不是惩罚,是给自己和路上每个人多一份保障。
更别说现在都是电脑操作,不用真的开车上路。工作人员能偷偷帮你读题,看不清也不怕。考试不合格还能当天补考,三次不过还能下个月再来,门槛低到令人放心。完全没“压力测试”那种煎熬,也没人逼你一次定生死。
哪怕真遇到三次不过也没人丢脸。回家里练练习,叫上子女帮着一起复习下交通标志,安全常识,甚至玩玩模拟题,挂了再来。说到底,咱的出发点不是比技术,而是为家里老人和自己多一份“过得去”的安全底线。
想想你家里的老人,二十年老司机,因为三力测试,你会专门陪着复习吗?会不会心里也想过,爸爸妈妈开车这么多年,万一路上反应没以前快了,是不是该有个标准?是我们年轻人慌,还是他们自己该有分寸?
其实,这事绕来绕去,最终是管理方想给大家一个“安全底”、“不过也能再来”的人性化。再说,谁还记得年轻时第一次拿本考试的激动?其实老人更懂路上的门道,现在只是给他们一个机会,重新“确认”自己还行不行,不是无理卡死。
有人说,这一代人,“什么都想自己来”,哪怕七十了也想自由上路。可社会变了,路上的车越来越多,意外谁都怕遇到。今天这道坎,不是挡住老人,而是让所有人都“心里更踏实”。你放心让他继续开,他也安心不用担心明天被收本,大家都不折腾。
反过来说,人生也得接受点“变化”。哪怕考不过,换成公交、地铁、步行,也能安全出行。真正的尊重老人,是接受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但也要有“识时务”的智慧。
我觉得吧,三力测试不是为了“限制”,而是“筛一筛”,找出真正不能再上路的极少数人。大部分老人考下来都不会有事,反而那些反应慢、容易忘掉规则的,自己考后也能意识到该慢慢放下方向盘了。
最后问一句,你会不会陪着家里老人一起“模拟题”?会不会支持他们继续自由上路,还是觉得“安全最重要”?其实这样的小测试,是家门口的“放大镜”,给家庭一个“再问一次”的机会。这事,别慌,做好准备,结果基本“都能过”,过不了再来。无论开车还是下车,老人都该被体面对待,被看见。你觉得对吗?人生每个阶段,安全永远不嫌多,选择要有余地。
三力测试,不是头等大事,但却是每个家庭,关于老人与安全的一次“好好讨论”。你支持这规矩吗?愿不愿给自己家长一次“再证明”的机会?这事,你怎么看?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