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啊,大家对“固态电池”那股子热情,明显冷了不少。以前动不动就有人喊“电车革命要来了!”现在倒好,网上都懒得讨论了。为啥?说白了,就是眼看着各大车厂在快充这条路上跑得飞快,再加上电池的安全性也提升不少,大家对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固态电池,期待自然就淡了。
其实国家层面也早意识到了这事。前段时间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电池安全新规:电池半小时内,不管你针刺、碾压还是暴力测试,只要起了明火,直接不合格。硬不硬?绝对够硬。
而就在大家都盯着什么智驾、三电平台的时候,比亚迪悄悄搞了个大动作:今年3月他们推出的新款汉L和唐L,用上了一种全新的电池。官方叫“闪充电池”,但老比亚迪车主一看就懂,这就是升级版的刀片电池,妥妥的2.0版本。
别看名字挺科幻,但这电池真不是吹的。按照比亚迪的实测数据,一分钟能充进去120公里续航,五分钟差不多就能跑400公里。这速度,基本可以跟加油媲美了吧?有点东西。
闪充是怎么做到的?不光是堆参数
比亚迪这次能做到这么快的充电,靠的可不是瞎拼硬件。简单说,他们在电池内部设计了更高效的“电流高速路”,也就是工程师常说的“电子双通道结构”。通俗点讲,就是把原本一条车道的马路升级成了多车道高速公路,电子在里面跑得更顺、更快,热量自然也更少。
不光如此,电解液他们也用的是全新配方,再加上“多通道隔膜”和“直通电极”,让电池里的离子能更顺畅地穿梭,跑得快还不怎么发热。这一整套下来,闪充电池才真正做到了“又快又稳”。
比亚迪的技术思路其实也挺朴实:与其等着固态电池遥遥无期,不如在现有技术上一步一步迭代,先把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解决了再说。
安全性这块,比亚迪还是拿得出手的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快的充电,会不会容易出问题?电池发热、自燃这些事,过去确实不少见,大家也不是没被吓怕过。
但别忘了,比亚迪刀片电池原本就是靠“安全性”出圈的。这次的闪充版本在安全上也是下了大功夫。通过缩短离子运动距离、优化热管理结构,比亚迪把发热问题压得死死的。而且他们也不怕你测,国家那套“30分钟内不能起火”的标准,它照样能过关。
所以这套电池,除了快,其实最值得点赞的还是它的“靠谱”。
但快归快,你得有快桩才能跟得上
说到这,有个现实问题不能忽略:你能不能真的在5分钟内充满400公里,得看你用什么桩。
现在大街上还是一堆60kW、120kW的充电桩,你要是想跑满这波“闪充体验”,那得上480kW甚至更高功率的快充桩才行。而这种桩目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且数量也不多。
好在比亚迪这套电池是兼容慢充的。换句话说,没那么快的桩它也能用,就是速度差点儿,安全性还是在的。用官方的话说就是“向下兼容”,这点还是挺厚道的。
不是炒作,是节奏稳的一步棋
有人看了之后肯定会说,这是不是又是比亚迪在搞营销噱头?我觉得这次不是。
你仔细想想,现在电动车最痛的点在哪?一个是续航焦虑,一个是充电慢。闪充电池这波操作,基本上把这两点都给掐了。再加上它不像固态电池那样还在实验室阶段,人家是真·量产上车了,汉L和唐L已经在用了,这就不是PPT了。
而且你别看这技术听着高大上,其实比亚迪一直是走“能用、耐用、实用”路线,不整那花里胡哨的。你说它有科技含量吧,它有;你说它接地气吧,它也不贵。这种技术落地的能力,才是比亚迪真正可怕的地方。
最后一句话总结
比亚迪这波“超级电池”到底值不值得期待?我的答案是:值,非常值。
它不光让快充更快,还让安全更稳,关键是它不是停留在实验室,而是已经实实在在装在了新车上开跑了。你现在不在意,以后很可能就得在买车的时候真香。
这回国产电池,是真的硬气了一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