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小米“yu7大定数量”的“背刺”

毫无疑问,当前汽车圈最热的话题一定是小米yu7上市的热销了,仅用3分钟便突破实现20万辆大定,1小时大定订单飙升至28.9万辆。

此次营销事件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哪些收获呢?

首先,大定数量使小米汽车和雷军名利双收

  • 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28.9万辆的大定,这是小米汽车实打实定单的收获;

  • 如此耀眼的大定成绩为小米汽车带来了空前的热度,也使雷军营销之神的名头更加的响亮,这是软实力提升的收获;

  • 亮眼的成绩让汽车圈的其它品牌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甚至开始产生了自我怀疑,这是打击对手信心带来的收获。

其次,大定事件使小米热度持续高涨

  • 帅哥美女们实测小米yu7的视频,开始漫天飞舞,这些实测总体来讲,让大家对于小米yu7的产品性能,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又助推了一波小米汽车的热度。

  • 小米YU7开售后,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出大量转让订单的信息。溢价从3000元到20000元不等,转卖定单都能获利,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营造了小米汽车紧俏枪手的印象。

  • 转让定单的消息,又助推了28.9万大定数据水分的讨论,可谓是高潮迭起。

此次小米yu7上市充分彰显了雷军的营销能力。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热度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关注,也把小米汽车的一言一行放在了显微镜之下,无所遁形。

其中不免会有一些对小米汽车不利的负面信息。

首先,腾讯科技特约作者未卜先知的发文,在互联网上留下了痕迹,颠覆了很多人对小米大定数据的看法,也让很多人对企业的诚信,画了问号。

其次, 小米汽车App更新YU7预计交付时间:标准版预计53-56周;Pro版预计48-51周;Max版预计33-36周。所以,小米汽车与消费者在提车时间上,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纠纷和摩擦,尤其是到2026年后,购置税减免额度还面临下降的可能。

此类纠纷的事件在终端已经出现,这必然会损害到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

第三,在车辆的实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状况,比如小米汽车的刹车盘起火,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流量之下,其负面影响也被放大了,无论起火这件事有多少合理性(这都属于事后的解释话术),此事一定会给消费者一些负面的感觉,而且这点可能无法回避了。

反思一下此次营销事件,“大定数量”其实真的没有必要玩这么大,当大定数量夸张到28.9万辆的时候,此数值已没什么实质意义了,说28.9万辆和100万辆除了数字不同之外,作用上都没有什么差别了,厂家都不可能短期完成交付。而长期的事情,谁又能预测呢?透支更多的未来,只会增加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另外,其他车企可能没有小米汽车凭空制造热点的能力,但贴强的策略都是熟练应用的。

既然小米已经搭好台子唱戏了,热度和流量都有了,那竞品没有必要浪费这样的机会,反正打折促销也都是常态的工作。那就开始截胡小米汽车的退订客户吧。

这一方面是蹭小米汽车的热度给小米汽车捧场;另一方面如果截胡成功也是打小米汽车的脸,有点站在小米肩膀上踩小米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营销是把双刃剑,在获利的时候,可能也会受到反噬。如何取舍是考验操盘者智慧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