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6月23日至29日),国内车圈最热闹的话题,大概要数小米汽车公布的订单数据了,这家刚入局不久的新势力,上周新增锁定订单超28万份,连雷军都直言“远超想象”。
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夸张?要知道,很多传统车企一个月的订单量可能都达不到28万,而小米作为新玩家,仅凭一款新车上市三天就锁定了这个量级,直接刷新了不少人对“新势力爆发力”的认知。
具体来看,小米这波订单主力来自首款纯电SUV,小米YU7。这款官方指导价25.35万元-32.99万元的车型,上市仅仅三分钟,大定订单就突破了20万份。什么概念?普通车企一款车上市首月能破万就算不错,小米YU7三分钟就干了别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量,难怪雷军在采访里难掩激动。
再看另外两家新势力,鸿蒙智行和零跑的表现虽然没小米那么“炸裂”,但也各有亮点。鸿蒙智行上周新增订单约1.1万份,不过它的增长主要靠“老将”支撑。2025款问界M9、问界M8、尊界S800、享界S9增程版这些已经上市一段时间的车型,依然是订单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鸿蒙智行的“新动作”也在酝酿中。近期全新问界M7的实车谍照被曝光,从照片看,这款车可能正在筹备改款升级。有消息称,全新问界M7将基于全新平台打造,车长可能达到5.1米,轴距约3米,比现款大了不少。如果这些信息属实,改款后的问界M7或许能给鸿蒙智行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相比鸿蒙智行的“稳”,零跑上周的表现更偏向“新”。其新款纯电轿车零跑B01已经开启预售,这是零跑B系列的第二款车型,预售价区间10.58-13.58万元。作为A+级纯电动轿车,零跑B01的长宽高分别是4770/1880/1490mm,轴距2735mm,这个尺寸在同价位里算比较有竞争力的。
现在的问题是,零跑B01的预售情况如何?虽然文章里没直接说,但结合零跑品牌一贯的“性价比”路线,加上10万出头的起售价,应该能吸引不少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毕竟在这个价位段,消费者对空间、配置的要求越来越高,零跑B01的轴距2735mm,已经接近部分紧凑型车的水平,可能是个卖点。
回到小米YU7,它的成功除了产品力本身,可能还和小米的品牌效应有关。毕竟小米在手机、智能家居领域的用户基数大,很多人本身就是“米粉”,对小米造车有天然的好感。加上25万-35万的价格区间,刚好覆盖了主流中高端电动车的市场,这部分消费者对科技配置、品牌调性的要求比较高,小米的品牌形象正好能契合。
鸿蒙智行的情况有点不同,它依托的是华为的技术背书。问界系列车型一直主打“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卖点,虽然现在没有新车上市,但老款车型的口碑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不过问题也来了,长期依赖老款车型,会不会影响品牌的新鲜感?毕竟消费者对新车的关注度更高,尤其是当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车型时,鸿蒙智行需要尽快推出改款或全新车型来保持竞争力。
零跑这边,预售开启后市场反馈如何?虽然没有具体订单数据,但从预售价和定位来看,它瞄准的是10万-15万的主流电动车市场,这个市场目前竞争最激烈,但也最有潜力。零跑作为新势力,需要靠B01这样的车型来证明自己的产品力,尤其是在续航、智能配置、空间这些用户最关心的方面。
再想想小米YU7的三分钟20万大定,这背后可能还有“饥饿营销”的因素吗?比如上市初期产能有限,导致订单集中释放?不过雷军在采访里提到“远超想象”,更多应该是产品本身的吸引力。毕竟25万-35万的价格,能买到一款配置不错、品牌有热度的纯电SUV,确实能打动不少消费者。
鸿蒙智行的老款车型能支撑1.1万的订单,说明用户对其产品力是认可的。但长期来看,如果没有新车刺激,订单量可能会逐渐稳定甚至下滑。这时候就需要看华为和车企的合作进度,能不能尽快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车型,比如之前传闻中的全新问界M7,或者其他车系的新成员。
零跑B01的预售,可能是在为下半年的销量冲刺做准备。如果预售情况好,正式上市后可能会进一步提升零跑的市场份额。毕竟在这个价位段,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很高,零跑B01的配置如果能做到“越级”,比如更大的屏幕、更长的续航、更智能的驾驶辅助,应该能吸引不少用户下单。
总的来说,上周三大新势力的订单数据,反映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几个趋势:一是新品牌依然可以通过产品力和品牌效应快速获取订单;二是依托技术背书(如鸿蒙智行的华为)能稳定基本盘;三是性价比依然是主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如零跑B01)。
不过这些数据背后,也藏着不少挑战。比如小米YU7的高订单能否转化为实际交付?鸿蒙智行的老款车型还能支撑多久增长?零跑B01的预售最终能转化多少订单?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后续的市场数据来回答。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势力们要想站稳脚跟,不仅要有亮眼的订单数据,更要有持续的产品创新和用户运营能力。毕竟消费者的选择很多,只有真正满足需求的车型,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