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主角是蔚来汽车和它的一位老车主。
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这位车主说,蔚来把他当初买车时承诺的那些特别好的权益给取消了。
这一下就在网上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理儿究竟在哪一边。
这事的导火索,是一个让人咋舌的数字:一年,一辆家用车,跑了17万公里。
您没听错,就是17万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咱们普通人上班代步,偶尔周末出去玩玩,一年下来能开个两三万公里就算跑得勤的了。
而出租车师傅们,没日没夜地在城市里穿梭,一年下来大概也就跑个十万出头。
这位车主一年17万公里,平均到每天,就是将近470公里,相当于天天都要开车从北京跑到济南,这强度,别说是私家车了,就是专业的司机师傅听了也得摇摇头。
正是因为这个惊人的里程数,蔚来取消了这位车主的“首任车主权益”。
说到这个权益,那可是当年蔚来打江山时的一块金字招牌。
那时候,电动车还是个新鲜事物,大家心里都没底,蔚来为了让第一批用户敢于掏钱支持,给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
主要就是三样:终身免费换电、终身免费质保,还有终身免费的车联网流量。
尤其是这个终身免费换电,简直就是给车主发了张“终身电卡”,只要你是第一任车主,车开到报废,电费这块儿基本就不用你操心了,去换电站几分钟换块电池就走,方便还省钱。
更厉害的是,这权益是跟着人走的,以后你换蔚来的新车,这套好待遇还能接着用。
可以说,正是靠着这份诚意,蔚来才有了第一批最忠实的粉丝,也才有了今天“用户企业”的好名声。
现在问题就出在这了。
这么好的福利,本来是给普通家庭用户准备的一份大礼,可时间一长,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
你想啊,既然用电不要钱,那我是不是可以拿这车去干点别的?
于是,一些钻空子的现象就出现了。
有的人拿蔚来去跑网约车,尤其是跑长途单,成本比油车低太多了,赚的就是纯利润。
还有更夸张的,之前网上就爆出来过,有人把车开到工地或者自己的小店门口,用车上的对外放电功能,给整个工地或者店铺供电,把蔚来当成了一个移动的免费发电机。
这种行为,就不是简单的占便宜了,而是把蔚来为所有车主提供的公共资源,变成了自己牟利的私有工具,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薅羊毛”,而且是逮着一只羊往死里薅。
所以,当这位一年跑了17万公里的车主被取消权益的消息出来后,网上的声音一下子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人觉得,蔚来干得漂亮。
他们认为,一年17万公里,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是正常家用,百分之百是把车投入商业运营了。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规则的公平性,因为蔚来提供免费换电服务的成本,最终还是要摊到所有用户的购车成本和未来的服务费用里。
你一个人把车当生产工具,疯狂用电,却让所有正常使用的车主来为你买单,这不合理。
所以,取消他的权益,是维护了更多人的利益,是杀鸡儆猴,是拨乱反正。
但另一派人也有他们的道理。
他们觉得,不管车主跑了多少公里,当初蔚来签的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的是“终身权益”,并没有明确说一天只能跑多少公里,一年不能超过多少里程。
现在看人家跑得多了,成本高了,就单方面取消,这是不是一种“店大欺客”?
是不是当初为了吸引人买车画大饼,现在公司做大了,就开始卸磨杀驴,不认账了?
他们认为,除非蔚来能拿出铁证,证明车主确实把车用于了滴滴、货拉拉之类的营运活动,否则仅凭一个里程数就取消人家终身的权益,就是一种违约行为,是在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两种说法,听起来都各有各的道理。
那么,蔚来到底是凭什么敢做出这个决定的呢?
其实,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现在的智能汽车,早就不再是一台简单的机器了,它更像是一部带轮子的智能手机。
你什么时候开车,去了哪里,开了多快,什么时候充的电,什么时候换的电,这些数据都会被车辆的系统一一记录下来,上传到后台服务器。
咱们可以设想一下,蔚来的后台数据分析系统看到的是什么。
如果一辆车,它的行驶轨迹高度重复,每天都是高强度地往返于机场、火车站、各大写字楼和酒店之间,而且用车时间集中在人们出行的早晚高峰或者夜间的娱乐消费时段,一天还要进行两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换电,那它的用户画像就和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或者家庭主妇完全不同,而是和网约车司机的行为模式高度吻合。
所以,蔚来这次敢“动手”,大概率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手里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数据证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能够清晰地指向这辆车被用于了商业运营。
就像原文里提到的,蔚来的车主社区里,一个月跑一两万公里的“大神”多的是,这些人同样是高强度用车,但只要他们的用车行为符合个人出行的逻辑,蔚来也并没有去为难他们。
这恰恰说明,蔚来内部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用来区分“热爱驾驶的个人用户”和“利用规则漏洞的商业用户”。
话虽如此,道理虽然我们能想明白,但蔚来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一开始的沉默确实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在公众眼里,你不说话,就容易被解读成心虚。
这就给了各种猜测和谣言滋生的土壤,对品牌形象是一种伤害。
所以,现在事情已经闹得这么大,媒体也开始关注了,蔚来确实非常有必要站出来,给公众一个清清楚楚的说明。
这个说明,不是要去公开指责某一位车主,更不是要泄露他的个人隐私数据。
而是要借这个机会,把规矩讲明白,把话说透。
首先,可以再次向所有用户,特别是那些享受着老政策的车主们,清晰地界定一下“非营运”和“营运”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其次,可以以脱敏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一下,蔚来是通过怎样的数据模型和逻辑来判断车辆用途的,让大家知道这个判断是有理有据的,不是随意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亮明一种态度:蔚来会坚决保护绝大多数遵守规则的普通用户的权益,也绝不容忍恶意钻空子、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
说白了,这就跟咱们小区的公共绿地一样,是给大家散步休闲的,你非要在上面圈块地种菜,那物业肯定要管。
企业和用户之间,也是一种契约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去维护。
蔚来当初的承诺是真诚的,但这份真诚不应该被滥用。
如果这次蔚来选择息事宁人,那下次可能就会有更多抱着侥幸心理的人出来挑战规则,到最后,这个曾经让所有车主引以为豪的“神仙权益”体系,可能就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崩塌,那才是所有人都输了。
所以,把话说开,把规则立正,对蔚来,对所有车主,都是一件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