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在芜湖碰撞安全试验室举办的“安全之夜”活动,不仅是对其28年安全技术积淀的集中呈现,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合规安全”向“冗余安全”跃迁的里程碑事件。通过多维度的技术发布、极限测试与战略阐释,奇瑞以“安全平权”理念重新定义了全球汽车安全标准,展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避险的全域安全生态。
奇瑞的安全战略始于底层技术体系的深耕。早在2003年,其已建立国内首个碰撞仿真团队,2008年奇瑞A3斩获中国品牌首个C-NCAP五星认证,至2023年星纪元ES成为首个通过NESTA六维电安全认证的新能源车,技术迭代路径清晰可见。当前,奇瑞每年投入超1500台实车碰撞测试,覆盖全球7大区域安全标准及高热、极寒、荒漠等极端场景,形成“仿真-实车-场景”三位一体的验证闭环。其龙山试验中心作为亚洲最大碰撞实验室,累计完成超7500次仿真碰撞与100次实车碰撞,构筑了技术冗余的硬核基底。
此次安全之夜的核心看点在于突破常规的极限测试设计。风云A9L的“铁人三项”测试中,车辆先后经历400mm深水浸泡(国标4倍)、40km/h刮底碰撞及55km/h中心柱碰(行业标准2.95倍),动力系统与电池包仍保持结构完整;双车120km/h对撞后,乘员舱未失效、气囊正常触发且车门可单手开启,验证了其基于全球五星标准打造的磐石车身2.0架构——高强度钢铝占比88%、热成型钢+铝合金达46%,远超同级主流车型。
星途品牌则通过31.9米高空坠落(能量为国标3.24倍)、120km/h三车夹击(能量超117g TNT当量)等极端场景,证明新能源车在电池防护与车身刚性上的双重突破。这些测试跳出了传统“应试式”安全框架,将用户真实风险场景纳入研发体系,推动安全标准从“合规达标”转向“冗余保障”。
奇瑞的安全技术突破呈现多维协同特征:
电动安全:风云A9L搭载的鲲鹏方刀电池采用41层防护设计,配合高压部件布局优化与电磁屏蔽材料,实现碰撞后“无泄漏、无冒烟、无起火”;星纪元ET/ES通过NESTA六维电安全认证,覆盖充电安全、电磁兼容等全链路风险点。
智能防护:AI数字底盘2.0支持每秒1000次道路扫描与100次阻尼调节,猎鹰700智驾系统实现135km/h紧急避障与60km/h“鬼探头”刹停,构建L2.5+级主动安全防线。
健康安全:座舱甲醛浓度仅为国标1/10,CN95级空气过滤与航天级电磁辐射控制,将安全维度延伸至生命健康领域。
逃生冗余:MCB碰撞后二次制动系统、EDR门锁自动解锁及4分钟落水电路维持,形成事故后生命保障闭环。
奇瑞此次安全之夜的深层意义,在于其将安全从“成本项”转化为“价值锚点”。通过风云A9L对标百万豪车的制造标准(如0.1mm车身缝隙、纳米级8层喷漆工艺),以及星途瑶光C-DM在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测评中的满分表现,奇瑞证明了安全技术与豪华品质的可兼容性。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提出的“安全平权”理念——将L3级智驾冗余、终身质保服务体系等高端配置下沉至主流车型,打破了传统豪华品牌的技术垄断格局。
尹同跃“跳伞厂长”的比喻,深刻诠释了奇瑞将安全视为“生存底线”而非“营销话术”的企业哲学。从28年前首个碰撞仿真团队的建立,到今天全球安全标准的引领,奇瑞以长期主义重塑了中国汽车的安全话语权。当行业陷入续航、算力与成本的军备竞赛时,奇瑞选择回归汽车工业的本质——对生命的敬畏。这种以用户真实风险为导向的技术进化,或将推动全球汽车产业从“功能创新”回归“价值本源”,开启安全技术平权的新纪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