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不少车友被4S店“忽悠”的案例,作为从业20年的老兵,我必须站出来说几句。买车是普通家庭的大事,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销售挖好的坑里,钱打水漂不说,还得天天和爱车“相爱相杀”。
五大买车陷阱及避坑指南
坑一:库存车/试驾车冒充新车
这是最常见的套路。库存超6个月的车辆或试驾车被伪装成全新车销售。库存车因长时间停放,橡胶件老化、机油变质问题不少;试驾车更惨,经历过无数次“暴力驾驶”,关键部件磨损严重。
避坑三招:
核对车辆铭牌生产日期要求提供PDI检测报告
*检查行驶里程(新车一般不超过50公里)
坑二:“低息”金融贷款套路
“零利率”背后全是套路!我接触过的案例中,有消费者被某品牌收取高达车价5%的手续费,合同条款模糊不清。表面看起来每月还款少,实际算下来比全款贵好几万。
避坑两招:
要求书面列出所有费用明细对比全款与分期总价差异
*警惕“金融服务费”等隐形收费
坑三:虚假配置宣传
“全系标配L2级智驾”这种广告词,读完我都想笑。实际上低配车型往往需要额外付费开通,或功能大打折扣。这车,有点东西...但不是你想的那个“东西”。
避坑两招:
以工信部备案参数为准试驾时逐一验证功能
*优先选择将智驾下探至平价车型的品牌
坑四:合同条款“文字游戏”
这个坑我劝退!合同里的“仅换不退”、赠品变“非原厂配件”等条款,都是设好的陷阱。有车友因合同未注明交车日期,等了3个月都没提到车,却投诉无门。
避坑五要素,合同必须明确:
车辆型号配置生产批次具体交车时间违约赔偿条款
*赠品品牌型号(需盖章确认)
坑五:强制捆绑高价保险
这纯属抢钱!某豪华品牌4S店内保险比市场价高40%,还强制购买各种非必要险种。为什么?因为保险返佣是4S店重要利润来源。
避坑一招:提前咨询多家保险公司报价,坚决拒绝强制捆绑。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保险渠道的权利。
额外提醒
警惕“油改电”车型,特别是某些合资混动车,电池安全隐患高且技术落后,真香的往往是原生新能源平台车型。
购车预算有限的朋友,千万别超预算买车,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买新能源记住三点:买便宜的,买大品牌的,买销量高的。
买车不要找熟人!越熟越不好还价,最后多花钱的是自己。
我的原则是:能全款别分期,能买新车别买二手,轿车和SUV根据需求选择,不盲目跟风。
各位车友,你们有什么买车避坑经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帮助更多打算购车的朋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