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车展热闹非凡,各路车企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我在现场转悠了三天,发现有个展台前总是挤得水泄不通——荣威展台的纯电D6前排起了长龙。
这台车从亮相开始就话题不断,我身边好几个准备买车的朋友都在讨论它。
趁着这次车展机会,我决定亲自体验看看,这台被称作"全能型选手"的新能源车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先说最直观的感受,这台车4米8的车身在同级里绝对算大块头。不过别被尺寸唬住,实际开起来一点也不笨重。前脸设计挺有意思,横向镀铬条像鱼鳃一样向两侧延伸,配合分体式大灯组,远远看去像是咧嘴笑的表情。最让我意外的是车尾贯穿式尾灯,晚上亮起时居然有流水动态效果,回头率直接拉满。
拉开车门才是重头戏。环抱式中控台用软包材质包裹,摸上去像家里沙发的触感。中间那块14.6英寸的中控屏特别显眼,导航路线直接投射在挡风玻璃上的AR-HUD抬头显示,开车时不用低头看仪表盘。最实用的是中央扶手箱,掀开底部居然还有个隐藏式储物格,放手机钱包正正好。
坐进后排才真正体会到设计师的用心。2750mm轴距带来的空间优势明显,我身高1米8坐在后排翘起二郎腿还有两拳空余。全平地台设计对老人小孩特别友好,我特意带了6岁侄子来体验,小家伙躺在后排吃零食都不嫌硌。最绝的是后备箱分层设计,上层放婴儿车,下层塞三个28寸行李箱还绰绰有余,周末全家自驾游完全不用纠结行李问题。
说到新能源车,续航焦虑是绕不开的话题。销售给我算了笔账:日常通勤按每天50公里算,充一次电能用十天。他们敢把吉尼斯纪录打在宣传册上不是没道理——百公里电耗不到9度,按现在民用电价算,每公里成本不到3分钱。更绝的是低温续航表现,在零下20度的冰库里实测,电量消耗比同级车少近三成。有个东北车主在论坛晒出冬季用车记录,充满电跑完450公里标称里程还剩12%,这数据确实让人心动。
动力表现倒是意料之中的平顺。95kW电机推动1.6吨的车身,起步时有点电动车的"窜"感,但中高速再加速就显得保守了些。不过对于家用来说足够,高速上超车变道完全不拖沓。转向手感调校偏轻盈,女司机开起来也不费劲。最让我惊喜的是刹车脚感,能量回收系统有三档可调,调到最低档时刹车片几乎感觉不到介入,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在国产车里不多见。
说到价格,7.98万起售确实刷新了认知。我对比了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LUS EV,发现荣威D6在配置上反而更厚道:全系标配L2级驾驶辅助、全景影像、手机无线充电,连热泵空调都没缺席。销售说这价格还包含终身三电质保,算下来比打车还便宜的用车成本,难怪现场签单率特别高。
不过也有值得吐槽的地方。车机系统虽然硬件够强,但语音助手对方言识别率一般,我试了带湖南口音的指令,系统愣是把"打开空调"听成了"打开空条"。还有就是漆面薄得离谱,销售说这是为了轻量化采用的特殊涂层,但看隔壁展台的深色车,树枝划痕明显比别家多。
在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下,荣威敢推出"零自燃终身保障"确实需要底气。现场工程师透露,电池包通过了针刺、海水浸泡等极端测试,防护等级达到IP68。不过我还是建议消费者选装充电桩时,尽量选带漏电保护的品牌产品,毕竟安全这根弦永远不能松。
试驾结束后,我在车主群里潜水了三天。发现真实车主对这车的评价两极分化:家庭用户普遍点赞空间和省钱,年轻群体则觉得智能化配置不够激进。有位上海车主的用车报告很有意思:他每天通勤80公里,搭配家用充电桩,三个月电费比油车节省了2000多块。但对他来说,后排中间地台凸起是个硬伤,满载时中间乘客只能翘二郎腿。
回过头来看,荣威D6的定价策略挺耐人寻味。7.98万的价格区间正好卡在燃油A级车和新能源车的分界线上,既能享受绿牌政策红利,又保留了传统车企的造车底蕴。从车展现场看,家庭用户占比超过六成,这说明它的产品定位很精准。不过在智能化方面,相比新势力动辄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的配置,确实显得有点保守。
最近看到乘联会数据,4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40%,但真正走量的还是10万级轿车。荣威这时候推出7.98万的纯电车型,显然是要抢占这个主力市场。从产品力来看,它确实做到了"既要又要"——空间不输B级车,用车成本堪比老年代步车,品牌背书又比新势力靠谱。不过想要冲击更高销量,可能还需要在车机互联、充电速度这些细节上下功夫。
这次试驾让我想起去年试驾的某造车新势力车型,当时被各种炫酷功能迷得眼花缭乱,但实际提车后才发现很多功能都是鸡肋。相比之下,荣威D6这种务实风格反而更讨喜。就像现场销售说的:"我们不做参数屠夫,只做精打细算的家庭管家。"这话虽然直白,但戳中了多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最后给犹豫的准车主们提个醒:如果家里有固定车位能装充电桩,这车绝对能让你告别加油枪;如果经常跑长途,建议等等即将推出的长续航版本。现在评论区已经有不少粉丝在争论"值不值得加钱买高配",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