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曾经高调宣布要在2033年停售燃油车,成为纯电动品牌,如今却“打脸”了!高德诺接任CEO后,宣布燃油车将生产至2035年甚至更久,还要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混车型。这看似“躺平”的举动,背后却隐藏着奥迪的深谋远虑。
电动化转型遇阻,燃油车仍是“生命线”
奥迪的电动化转型之路并不顺利。虽然推出了多款纯电车型,但销量始终难以突破,2023年纯电车型销量占比不足10%。究其原因,一是定价策略失误,沿用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配置堆砌”模式,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二是自研软件系统频繁延期,拖累了车型上市进程。
面对电动化转型的困境,奥迪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实。燃油车虽然市场份额在萎缩,但依然占据着市场半壁江山,每年超千万的零售量,为奥迪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在电动化技术尚未形成绝对优势前,燃油车这条“舒适带”反而成了续命的生命线。
中国市场是关键,奥迪积极布局
中国市场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引擎,奥迪自然不会放弃。近年来,奥迪积极布局中国市场,推出专为中国打造的子品牌“AUDI”,与华为联合开发智能驾驶系统,并优化经销商网络。此外,奥迪还计划在2025年推出8款新车型,包括基于PPE平台的Q6L e-tron与搭载华为ADS的燃油车A5L。
“重回燃油车”并非躺平,而是蛰伏
奥迪“重回燃油车”并非简单的“躺平”,而是蛰伏。通过稳定燃油车基本盘,奥迪可以为电动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拥抱中国市场,探索“技术平权”后的发展机遇。
未来7-10年,奥迪将保持燃油、混动、纯电三条技术路线并行,等待中国车企在价格战与技术迭代中出现“真略真空期”。届时,奥迪将凭借深厚的燃油车技术底蕴、强大的品牌势能,以及积累的电动化经验,再次冲击豪华车市场。
奥迪的“战略缓冲期”并非长久之计,终还是要依靠自身实力在电动化浪潮中立足。未来,奥迪能否实现华丽转身,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