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在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卷得不行。
新车跟下饺子似的,一款接一款,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在这种环境里,有些车天生就是明星,一上市就被人抢着买,比如丰田的汉兰达,都快成理财产品了;也有些车,虽然出身名门,挂着大品牌的标志,却总也火不起来,慢慢地就被人给忘了,好像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日产楼兰,就是这么一个让人觉得可惜又有点想不通的例子。
这车在中国市场上待了十多年了,按理说也算是个老面孔,可你要是现在上街随便问几个人,估计很多人都得愣一下,然后问:“楼兰?是那个古城吗?”这车的存在感就是这么低。
它的销量数字,常年都特别“稳定”,稳定在几百辆一个月,有时候甚至几十辆,跟它那些动不动就月销过万的日本同乡们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不光是在咱们这儿,就算是在国外,它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这就让人纳闷了,日产这么大个牌子,技术也不差,怎么就造了这么一款“扶不起的阿斗”呢?
最近,日产好像也终于下定决心,不让楼兰再这么“混”下去了,直接拿出了一款彻头彻尾改过的第四代新车。
这回,它能翻身吗?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聊聊。
想弄明白新楼兰有没有戏,就得先搞清楚老款为啥卖不动。
这毛病啊,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从里到外都有点问题。
首先就是那个长相,也就是外观设计。
说实话,楼兰最早刚出来的时候,样子还挺前卫的,圆乎乎的,挺有个性。
可是在国内卖得最久的这一代,就有点走偏了。
那个大V字形的前脸,在别的日产车上看着还行,搁在楼兰这个大块头身上,就显得特别夸张和油腻,再加上整个车身胖乎乎的,总给人一种中年发福、用力过猛的感觉。
年轻人觉得它老气横秋,不够酷;年纪大点的消费者又觉得它不够稳重,开出去不像个过日子的人。
它就这么卡在中间,两边的人都不喜欢,这就很尴尬了。
再说说它的“心脏”,也就是动力系统。
老款楼兰最早用的是一台3.5升的大排量发动机,后来又加了个2.5升机械增压的混合动力。
听起来是不是挺厉害?
大排量,有劲儿!
混合动力,省油!
可实际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在现在这个油价动不动就往上涨,城里天天堵车的环境下,那个3.5升的发动机简直就是个“油老虎”,一脚油门踩下去,动力是有了,可油表掉得比心跳还快,普通家庭谁受得了这个?
那个混合动力版本呢,听着是省油,可实际开起来,感觉动力有点肉,提速慢悠悠的,省油的效果也比不上丰田和本田那两家的混动技术。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想追求驾驶感觉的,嫌它烧油;想省钱过日子的,又觉得它动力不够爽快,省油也省得不明显。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一点,就是它的“脑子”跟不上时代了。
日产最爱宣传的“大沙发”座椅,这一点确实没得说,坐进去是真舒服,软软的,像陷在棉花堆里。
可问题是,现在买车,光坐着舒服已经远远不够了。
你看看咱们自己国家的那些新品牌,车里面又是大屏幕,又是智能语音,还能帮你开车,简直把汽车变成了移动的智能房间。
再回头看看老款楼兰的车里,那个小小的中控屏幕,点一下半天没反应,画面清晰度还不如几年前的手机,基本上就只有个导航和收音机功能。
这种配置,在今天看来,简直就像是古董。
别人都在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了,你还拿着个只能打电话的“大哥大”,然后跟人说:“你看我这电话,坐着打特别舒服。”这怎么能吸引人呢?
所以,样子老、费油、脑子笨,再加上价格也不便宜,老款楼兰卖不好,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面对这种局面,日产这次是真急了,给第四代新楼兰来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改造。
首先看这个脸,完全变了个样。
以前那个油腻腻的镀铬大V不见了,换成了一种上下分开的格栅设计。
上面是一条很细的灯带,眼神看着特别犀利,下面是一大片黑色的网格,看着就很有运动感,整个车头一下子就年轻了十岁,从一个“油腻大叔”变成了“精神小伙”。
车身侧面线条也更流畅了,还有点往后收的溜背感觉,看着动感十足。
车屁股最大的变化是换上了现在最流行的贯穿式尾灯,一条红线横贯车尾,中间的日产标志还能发光,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车里面的变化也同样巨大。
老款那套老土的内饰被全部推倒重来,换上了一块挺大的悬浮式中控屏幕,总算有了点现代汽车的样子。
那个老式的挡把也换成了按键式的,看着简洁又高级。
整个中控台的设计清爽了很多,用的材料看起来也更有档次。
空间方面,车长还是四米八多,轴距两米八多,跟老款差不多,对于一个五座车来说,这个空间绝对是宽敞的,日产“大沙发”的优良传统肯定也会保留下来。
最重要的改变,是给它换了一颗全新的“心脏”。
日产这次下了本钱,把自家高端品牌英菲尼迪QX60上用的那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搬了过来。
这台发动机可是个好东西,马力足有244匹,而且有个特别厉害的技术叫“可变压缩比”,说白了就是它特别聪明,能根据你开车的方式自己调整工作状态。
你想开快车,它就给你强大的动力;你就是上下班代步,它就帮你省油。
变速箱也从以前那个开起来有点无聊的CVT,换成了一台更直接、更有驾驶乐趣的9AT变速箱。
这套动力组合,可以说是把老款楼兰最大的短板给补上了。
那么问题来了,经过这么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新楼兰就能咸鱼翻身,打败汉兰达,重新火起来吗?
这事儿恐怕还真不好说。
因为它要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完全变了样的中国汽车市场。
现在最大的挑战,已经不是来自丰田、本田这些老对手了,而是来自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
你手握二三十万的预算去买车,销售顾问给你推荐的,很可能不再是汉兰达、冠道,而是理想L7、问界M7、比亚迪唐这些车。
这些国产新能源车,不仅用电或者用很少的油,用车成本非常低,开起来又安静又平顺,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智能化方面,已经把合资品牌远远甩在了身后。
巨大的屏幕、聪明得像个真人的语音助手、能在市区帮你自动驾驶的辅助功能,这些体验是传统燃油车给不了的。
在这些“新物种”面前,全新楼-兰就算换了新发动机、新内饰,它骨子里还是一台传统的燃油车。
它的车机系统能做到多流畅?
它的辅助驾驶能达到什么水平?
这些都是未知数。
如果它在智能化方面还是个“差生”,那么它能吸引的,就只剩下那些坚决不碰新能源,只信赖传统机械的消费者了。
而这部分人的数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少。
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价格。
从英菲尼迪拿来的那套新动力系统,成本肯定不便宜。
如果新楼兰引进国内后,价格定得太高,比如超过了30万,那大家就会想,我为什么不加点钱买个奔驰宝马奥迪,或者买个配置高到天花板的理想、问界呢?
可如果价格定得太低,跟自家的另一款大车探陆价格差不多,那又会自己人打自己人,让消费者更糊涂。
所以,怎么给新楼兰定价,对东风日产来说,是个天大的难题。
总的来说,全新一代楼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它就像一个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学生,努力锻炼身体,换了新衣服,还学习了新知识。
它的努力和改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当它满怀信心地回到市场上,却发现考试的规则已经全变了。
大家不再单纯比谁的发动机更好,谁的底盘更稳,而是在比谁的车更像一个聪明的机器人。
在这样的新时代里,新楼兰这把磨得再锋利的“传统兵器”,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所向披靡,真的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全部评论 (0)